洱源炼铁乡齐心协力抓实新农村文化建设
作者:李源江 发布时间:2013-07-24 11:06:17 点击率:15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构建和谐社会。今年以来,洱源县炼铁乡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多举措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好形式多样文化活动,加大农村文化信息共享覆盖面,形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炼铁乡结合乡情,因农时而定,制定农村文化培训计划,乡、村、组先后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培养农村文化骨干达48人,先后培训了24名文艺领路人,组建了132支农村文艺队。
开展形式多样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和节假日,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今年1至7月份,乡、村、组干部利用“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的有利时机,先后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达136场次,观看群众达11200人,节目内容以民族歌舞、现代舞、白族调、小品、相声、京剧、板凳戏等10多种为主,大力歌颂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从而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该乡建成文化站,设置图书室、外宣展室、娱乐室、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乡文化广场、11个村委会新农书屋和22个党支部文化活动室。目前,全乡“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藏书达34000多册,方便了群众适时借阅。党支部党员活动开展也正常运转,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有效发挥,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建立健全新农书屋和党员活动室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极大地拓宽了党员群众的知识面,营造了一个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
加大农村文化信息共享覆盖面。依托新农书屋、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载体,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水稻、玉米、核桃、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达110期,奶牛、肉牛、黑山羊、生猪养殖达92期,参训党员干部群众累计达16400人,让广大农户自觉运用科技,促进了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的进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经过多方努力,促进了全乡农村文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同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