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清明节森林防火入山登记守卡
作者:杨立明 发布时间:2015-04-30 17:05:01 点击率:437
4月4日 星期六 晴 今年入春以来,气温回暖早,且天气一直干旱少雨,森林火险等级明显偏高。茈碧湖镇碧云村委会全村共8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共1002户。村庄西部是山脉,山上林木密集,平时如山人员较多,加之辖区内有1个高寒山区(彝族村,共37户139人),两个半山区(小甸72户,伙山68户,共520多人),森林防火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戒严期的森林防火工作是碧云村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加之清明节到来,入山上坟祭祖人员频繁,森林防火任务加重。 昨天与村委会总支书记老杨在乡间巷道和入山路口重新粘贴了护林防火宣传标语,今天一早,几位同志又“风尘仆仆”赶到入山路口。几张摩托车一停,亮出入山登记处“身份牌”,摆上桌子,一个临时的办公地点就算建立。 9点刚过,入山祭祖的村民就陆续多了起来。几位同志一边询问情况,一边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同时做好入山登记工作。在入山登记工作中,我发现碧云村委会上坟祭祖的习惯已经有了改进,“生香熟食、文明祭祖”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大爷说:“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每年上坟都是在家里做好了饭,带上祭拜用品,到祖坟上放一些生香、摆点水果,表表对先人的还念,大家都已经提倡‘文明祭祖’……” 一直到下午15:00多,进山人员才逐渐减少。一天登记下来,正如那位老大爷所说,村民们都已经习惯,已没有到坟地生火做饭的村民,尽管入山人员多,森林火险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但压力却减轻了许多。 思考:清明节上坟祭祖是千年流传的习俗,人们在这样美好的时节、用最简单的方式祭拜祖先、怀念亲人,不但能传承文化、凝聚亲情,也能教育后代、陶冶心灵。“文明祭祖”逐步深入人心,并在广大农村生根,不仅仅有利于森林防火、环境保护,也昭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农民心态的“悄悄”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认真学习、踏实工作的同时,更要善于沉下身心,发现细微,善于引领新的好的风尚,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茈碧湖镇碧云村新农村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