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农信社持续推进支农服务“三大”工程
作者:闻继早 施新弟 发布时间:2015-12-07 17:37:07 点击率:65
洱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加快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持续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
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全力推进金融服务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工作,在茈碧湖镇碧云村、晨钟村及右所镇下山口、三营镇永胜村勋庄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解决农户小额存取款等金融需求。完善“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进村入企”多种服务送基层等活动内容,延伸金融服务范围,建立与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开展“信用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及融资环境,目前已评定了3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为AAA级“信用村”;18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为AA级“信用村”,4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为A级“信用村”,实行“按月考核,按月调整信用等级”的动态管理,并坚持“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原则。组织职工120多人次向农民群众宣传反假币知识、金融创新产品等,印发宣传材料5万份、《金融知识下乡读本》4万册。全力支持洱源县“3·03”地震恢复重建工作,共发放灾后恢复重建贷款2721户,金额6497万元。全面完成炼铁、西山、乔后三个镇乡农户的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向灾区捐款55.26万元,奉献信合人的一份爱心。
深入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完善便民申贷平台,设立阳光办贷窗口10个,授信评议小组10个,制作服务承诺公示牌10张,设置贷款需求登记簿,拓宽渠道接受客户贷款咨询和申请登记,改变客户往返多次“跑”贷款的状况。完善公示制度,制作服务承诺公示112张,客户经理公示牌18个,通过LED显示屏、展板(展架)等形式公开评级授信审批条件、流程,利率定价方式,信贷人员执业守则,信贷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等内容,让客户对是否能贷、能贷多少、利率多高、办理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授信审批机制,尽量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健全“阳光信贷”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有效提升员工信贷营销的积极性,改善服务质量。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等服务方式。在各网点设立专门信贷办公室,接受农户的咨询和收集申请及办理信贷业务。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申请贷款客户,要求客户经理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并作出贷与不贷的答复,已授信的存量客户一般在当日内办结。健全监督机制,在各营业网点设置监督箱11个,信贷监督电话11个,向农户放出“便民连心卡”4万张。
深入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发展战略,推出“金碧惠农卡”、“金碧惠民卡”、“金碧惠商卡”等,全力支持洱源“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业务,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承兑、贴现等新型结算业务。二是积极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退役军人回乡创业、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放发贴息贷款3485万元;三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农户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农户信息共享机制。截止2015年11月底,发放精准扶贫贴息贷款4801万元,发放“生态信贷”贷款32650万元,发放“支持农村基层党员创业致富贷款”3995万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68 万元,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48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95万元,发放“贷免扶补创业” 贷款3825万元,发放“金碧惠农卡”贷款 37760万元,“金碧惠民卡”贷款5253万元,“金碧惠商卡”贷款27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