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秀邑村“六个好”加强新农村示范建设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3-13 20:58:56 点击率:53
鹤庆县秀邑村“六个好”加强新农村示范建设
鹤庆县秀邑村结合村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服务,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设一个好班子,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组织保障。秀邑村党总支紧紧围绕“五好”党支部建设要求,大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示范村建设中的带头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切实做到以真挚的感情认识群众,以开拓的思维组织群众、以扎实的作风联系群众、以良好的形象影响群众。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集体经济收益与使用、发展公益事业、土地承包、宅基地处置、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等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财务管理、“一事一议”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实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大大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全面推进民主监督,强化政务、村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村组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两委认真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村“两委”工作协调制度、农村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制度,村组干部民情恳谈等制度。党员、干部和村民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坚持讲民主、讲法制、讲科学、讲改革、讲创新,为示范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环境。
制定一个好规划,绘就农村新蓝图。示范村建设围绕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党的建设5个方面。示范村建设以来,共召开村“两委”会议18次、村民小组长会议19次、党员会议10次和群众户会5次,通过出黑板报、制作宣传栏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对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具体项目的补助标准等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作为示范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村入户,了解村民需要解决什么,想做什么,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征求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将项目规划向群众公示,使项目计划和资金安排做到深入细致,适应村的发展需要,符合村情民意。确定了“项目建设打基础、产业发展抓提升、强化管理促巩固、加快发展做示范”的工作思路,按照村庄发展规划和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走出一条好路子,培植增产增收传统产业。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坚持以产业作支撑,大力培育提升传统产业。铜器加工业是秀邑村的传统产业,现有铜器加工106户,从业人员300多人,汽锤35台,形成了具有鹤庆特色、秀邑风格的民族民间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子,主要产品有水缸、火锅、铜盆、锣锅、紫铜茶几、酒斛、奶壶、净水壶等上百个品种,产品远销西藏、甘肃、四川藏区、广州等省,同时出口印度、缅甸、尼泊尔及东南亚各国,年产值达到1093万元,走出了以铜器加工 “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致富之路。
建设一个好村庄,打造亮丽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方便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认真实施巷道硬化工程、白墙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并通过“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院落”、“绿化美化环境、硬化村庄道路”等活动的开展,村民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改善居住环境;统筹考虑村庄的供水、供电、垃圾处理、休闲等方面的建设,全面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在主要路口及村民夜间休闲活动场所安装30盏路灯,实施农村人饮工程386户,覆盖3361人口,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严格管理,统一垃圾清运,有效解决了垃圾无处堆放和乱倒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成了党员活动室、农村书屋、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及老年协会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工程,并新建两个村民健身项目,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
健全一个好体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改善商品猪、牛和农副产品的流通,建立健全专业协会组织体系。成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村生猪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壮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能力,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灭杀和监测,成立了防保服务队,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努力构建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工作,加强致富能手培养和科技带头人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和农业的技术力量。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网络,拓展了党员信息知识,提高了“双带”能力。
营造一个好村风,塑造农村新风貌。大力普及法律和科学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组建四支文艺演出队、一支龙狮队,充分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到县、镇、村演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播放党员电教片、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意识。村委会综治组织和调解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全村实现无刑事治安事故,创建平安村社、构建和谐社会上走在了全县农村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