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05 16:25:11 点击率:87
弘扬长征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纪念红军长征过鹤庆78周年
○李灿荣
今年4月23日,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78周年纪念日。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的率领下,从滇、黔边境出发,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3月31日,大军向云南挺进,捷普渡,占南华,克祥云,取宾川,4月21日进入鹤庆,23日,先头部队抵达鹤庆县城。25、26日,两军团分别抵达丽江石鼓、巨甸开始抢渡金沙江,甩掉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披荆斩棘,红军长征抵达鹤庆
鹤庆是到金沙江石鼓渡口必经之战略要地。云南军阀龙云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命令地方武装层层设防,又派滇军鲁道元旅尾追红军,妄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将红军“围剿”于金沙江南岸。根据龙云的指令,鹤庆伪县政府一面派密探到处打听红军的消息,一面命令乡镇保长派民夫在交通路口修筑碉堡,设置障碍。
1936年4月21日,红二军团由宾川的鸡坪关进入鹤庆黄坪地界,当先头部队到达团树村时遭到当地民团的伏击,红军先头部队奋起反击,当场击毙了负隅顽抗的民团队长吕崇发。北衙地区民团闻风丧胆,丢枪弃械,各自逃散。23日,二军团4师不费一枪一弹轻取县城。伪县长董广材没想到红军来得如此神速,吓得脚瘫手软,仓皇逃命,出北门时几次爬不上马背,身边的几个卫兵把他扶上马,才狼狈逃跑。红军骤然而至,分守四周城门的县常备队瘁不及防,惊恐万状,四处奔逃,枪弹也忙不及收拾,尽被红军缴获。
红军到鹤庆后到处张贴布告、演唱革命歌曲和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讲解红军的宗旨和北上抗日的道理。红军书写的“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打倒卖国的南京政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口号遍及沿途各地。红军还在鹤庆留下了生动形象的歌谣:“红军三万三,路过波罗庄,吃富不吃穷,穷人莫惊慌”;“上等之人欠我钱,中等之人莫照闲,下等之人跟我走,有吃又有穿”。
红军经过鹤庆时,打倒了土豪财主80多家,把他们的财物分给了穷苦人。红军打开监牢,解救了20多个无辜被关押的群众,烧毁了伪县政府的田契、债券、田赋底册数千份。
红军同贫苦人民亲如一家,每到一处都开展访贫问苦。红军经过映虹桥时,见几位老人衣服破烂,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们。红军在彭屯村,见农民彭超群家境贫寒,就把一匹有崽的花骒马送给他家。云鹤镇贫民向义,母亲久病卧床不起,红军用毛毯包了30多元半开(银元)送给老人治病。小妙登村杨金华的母亲病危,红军就派医生为她医病,还送给他家钱、火腿和一床毯子。母亲去世后,杨金华用红军送给他的东西换了棺木安葬了母亲……
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贺老总经常对战士们说:“老百姓最怕背枪的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一定要让人民拥护,不能让人民害怕。我们是庄稼人,走路时脚板上要长眼睛,不能踩坏群众的一棵庄稼。”每当部队出发时,贺老总总是习惯地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地是否扫了,水缸是否挑满水了,问一问借老百姓的东西还了没有。有的百姓不在家,红军用了点柴,就写下条子表示感谢,并放下几倍价值的钱。不小心踩坏了群众的豆苗,也在田里留下钱。行军口渴吃了百姓的萝卜,也在萝卜田里留下了钱。许多部队白天急行军,晚上露宿在田野里。红军经过三庄村的豆田时不小心踩坏豆苗,就在旁边放上铜板作为赔偿。在金墩乡赵屯瓦窑村,一位战士向王大爹要了一碗米,就留下半块银元;在赵屯街,几位老大妈给红军战士钉纽扣,红军都留下了钱。人民群众亲切地称赞红军是“有眼没见过,有耳没听过的好军队”。
红军到鹤庆之前,尽管反动派大搞什么鸣锣传话:“共匪窜鹤,所有民众,一律不准招待,违者严加惩办。”但是,他们的反动宣传是徒劳的,红军用实际行动使广大群众“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么好的军队”。红军到辛屯的第二天,一个叫和万义的纳西族青年,跑到西山上找回了躲避的亲人。他高兴地对他们说:“红军真好,对人和气,给他们送点冷水喝还要给钱,专为穷人做事,不像那些‘刮民党’,一进村就烧杀抢掳。”辛屯街贫民王超全的母亲,为了欢迎红军,在十字街口摆了几大盆凉水给红军喝,还点了10几炷香给红军点火吸烟。有几个红军战士过辛屯镇仕庄村时,农民张鸿彦、张顺英夫妇就给红军烧水、煮鸡蛋。县城府东巷的徐大妈,见住在她家的小红军患了火眼病,急忙找来金银花捣碎后给他包眼睛。财丰村张波罗自然村龚银凤机智勇敢解救红军兽医及掉队被绑的红军战士。
红军进入鹤庆后,各族群众箪食壶浆,热情欢迎慰劳红军,为红军演奏古乐,设置香案,为红军祈祷祝福。红军以自身的行动证明了“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离开鹤庆时,各族群众依依不舍,挥泪相送。寸秀山等32人主动为红军当向导。田麟勋等27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雁过留声,红军美誉流芳鹤阳
红军离开鹤庆后,松桂一位老先生在日记中写到:“红军来时先派尖兵安抚百姓,大队过时鸡犬不惊,耕者、市者不扰,百姓欢迎。红军对老人和蔼可亲,如游子归来,恋恋不舍,彼此感情犹如亲生……”还有一位彭屯村的农民写了一首记事诗:红军“来到彭屯扎营盘,家家户户都住满。专找穷人来座谈,问我困难不困难,为何穿的破衣裳?我和红军吃晚饭,个个给我把饭添。给我钱来衣袋装,每人得了两块半。清算地霸在当晚,穷苦人民去参加,穷人都得衣裤穿。次日红军就去了,伪军把我穷人管。杀的杀来关的关,唯望红军快回转”。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四送红军的歌谣:“红军长征暂离开,男女老少送红军;红军就像活神仙,军爱民来民拥军;一送红军到村头,红军恩情永不忘;斗地主来除恶霸,帮助穷人来说话;二送红军到村旁,送上祝福与希望;过五关来斩六将,一路克敌打胜仗;三送红军到村边,离别话儿说不完;抢占石鼓渡金沙,北上抗日保家园;四送红军到草海,军民情意深似海;水转山转峰回转,盼望红军快回转;红军北上打豺狼,保家卫国好儿男;红军就是播种机,播下种子定发芽”。这些日记和诗歌,如实描述了当年红军长征过鹤庆时与人民群众结下的鱼水深情及鹤庆各族人民发自内心对红军的崇敬。由于军情紧迫,红军在鹤庆这块红色热土上仅行驻了6个昼夜,却留下了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帮助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的许多生动故事。
长征精神,激励我们践行群众路线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鹤庆是当年红二、六军团长征播下革命种子的地方,红军长征过鹤庆时所践行的群众路线为我们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在鹤庆期间所做的群众工作是们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教材,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整治“四风”突出问题的最佳良药,红军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长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以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一是真正摸透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深入普通群众,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办实事,坚持以“泥腿子”丈量民情。二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赋予革命传统和长征精神新的表现方式。把“传统+科技”、“脚板+鼠标”、“面对面+键对键”与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三是对照长征精神和革命传统,回应群众期盼。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聚焦“四风”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查找工作差距。坚持立说立行,狠抓整改落实,做到革命传统不丢弃,长征精神不褪色,为民宗旨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