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情党群干群一家亲 出实招移风易俗树新风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22 09:45:30 点击率:11
动真情党群干群一家亲 出实招移风易俗树新风
——赵屯村党总支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纪实
○寸红亮
近几年来,尤其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金墩乡赵屯村党总支在基层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村情民意开创性地开展党员关爱行动、实施村民关爱工程,进一步温暖了党员和群众的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赵屯村每年都精心组织一次“三好”(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评选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宴席待客改革、白事发孝改革之路,进一步引导农村社会移风易俗勤俭办事,开创了农村社会的新风尚、呈现了新农村的新气象。
赵屯村辖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246户,总人口4358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98名。赵屯村党总支为了切实掌握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村情民意,真正倾听到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诉求,村“两委”班子在深入群众之中开展民情恳谈的同时,召开了全村村民代表大会,把75个村民代表设为民情联络员。为了让每个联络员切实负起责任,要求每人负责收集好15户村民的意见建议,并为每个联络员配备笔记本和笔等用品。通过民情联络员的努力工作,目前,赵屯村共收集到有效意见建议28条,为党总支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关爱行动、为民办实事和开展移风易俗打下了基础。
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 ,促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而村“两委”是直接联系千家万户的基层组织,家长里短都需要村“两委”去解决。加之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物质”上去了,而“道德”却下滑了。赵屯村“两委”认为,让赵屯村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美德远扬,就要引导家庭处理好婆媳关系,引导丈夫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从2010年起,赵屯村“两委”就开创性地开始了“三好”评选表彰活动,每年一次,每次全村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各10名,在当年的12月份评选出来,在下年的春节期间全村的歌舞联欢会上,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
记者翻开2013年赵屯村“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表彰名单,在名单上,有徐润祥、刘灿义、陈菊芬等10位好婆婆的名字,有杨丽仙、郜江义、杨建英等10位好媳妇的名字,有朱永生、杨正松、奚国志等10位好丈夫的名字。记者随机采访了被评为2013年“好媳妇”的赵屯自然村七组的杨丽仙,她告诉记者:“婆婆已经70多岁了,我每天照顾好她的饮食起居,2个孩子正在读书,我严格教育他们,同时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我小叔子一家人外出打工了,把2 个孩子留下给婆婆照管,我就像照管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小叔子的2个孩子,一家子过得和和睦睦。在今年春节的全村歌舞联欢会上,村里给我带上了小红花,颁发了‘好媳妇’荣誉证书,奖励了100元,感到很高兴。”杨丽仙还告诉记者:“评了‘好媳妇’, 压力大啊!要在妇女中带好头,在家里也要比以往做得更好些,否则村里人会认为我不够格的。”
就好丈夫的评选问题,张天明介绍说:“‘好丈夫’的评选就是靠以‘德’服众,违法乱纪的、赌博酗酒的、不务正业的、不关心家人的,就是再有钱、再有本事,也一票否决。”赵屯村就这样倡导核心价值观,让村民知廉耻、明是非。
赵屯村开创性地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评选活动3年来,对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在评选中不重复评选,共评选出了90个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覆盖90个家庭,占7.2%。在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表彰活动中,评选出了村民身边的榜样,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对良好家庭美德的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党员关爱行动实施村民关爱工程,党群干群一家亲
赵屯村在村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征求中,有党员反映,“我们是农村党组织普通的一员,我们要在村里带好头,有时还要牺牲自己家庭的利益,可我们农村党员生病住院了,谁来看看我们?”看似发牢骚的一句话,却代表了一部分党员的诉求,引起了村党总支支委的思考。村党总支支委意识到,农村党员队伍是党总支开展农村工作的坚实力量,村党总支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服务好党员,温暖好党员的心,建好党员之家。
2008年开始,赵屯村开始启动党员关爱行动。为保障党员关爱行动的顺利开展,2013年,赵屯村党总支动员全体党员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款,请求上级党组织给予补助,成立了党员关爱基金会,到目前为止,已先后筹集到资金52000多元。资金采取专人管理、单独立账,制定完善的领导机制、章程、制度等。在党员生病住院时,村党总支组织分支部或党小组前去看望慰问,老党员去世时前往送花圈吊唁。
赵屯村党总支在看望卧病在床的82岁残疾人党员史招兰时也好、看望体弱多病的83岁老党员倪直开时也好,村党总支支委感觉到他们本人很激动,家里人也很高兴、很热情。赵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天明说:“这样做不仅温暖了老党员、困难党员,更是温暖了整个党组织,让大家感觉到了像一家人一样的温暖。开展党员关爱行动以来,赵屯村党总支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对组织成员的不离不弃,让家庭感受到党组织给予党员的荣誉,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在党员关爱行动取得较好的成效的基础上,村党总支开始积极研究探索用温情来联系群众的新路子,把关爱资助行动辐射到全村每一位普通村民。
2014年,村党总支开始实施村民关爱工程,对突发意外事件,重病多次住院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在上级相关部门救助的基础上,村集体适当给予经济补助,对住院治疗的村民,实行村组探望和精神抚慰,对去世的村民村委会组织送花圈吊唁,消除了多数普通村民灵堂前无花圈现象,给家属和死者都送去一份尊严。让普通村民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以进一步促进全村的和谐稳定,以进一步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当赵屯村“两委”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关爱行动、实施村民关爱工程,看望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以“面对面”的形式,给党员、群众送去了村“两委”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让党员感觉到了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让村民感觉到自己是“赵屯村的一民”,温暖了党员之家,深化了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人心。
宴席待客改革白事发孝改革,树立农村新风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赵屯村也不例外,一部分村民先富了起来,红白事也越来越讲排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碗数盘数一家比一家多。在农村大办宴席中,一方面给村民造成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一方面给家境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不利于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村民在讲排场的同时,往往对食品安全卫生方面要重视不够。赵屯村“两委”结合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症下药,对农村待客宴席进行改革。
说起待客宴席改革,张天明介绍说,村“两委”起初研究办事待客不要超过4荤4素1盘1汤为好,席面上的剩菜不再回锅待客,”待客改革是从潘屯杨月高户开始。村“两委”考虑到主人家会因为宴席比前面村里待客办事的简朴觉得自己在村里面没面子,便到杨月高家做工作,并在宴请的日子向“总理”以及其他帮忙的村民说明,8碗1盘1汤是集体决定的,以后都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席面上的剩菜不再回锅待客。后来,很多村民都反映,对待客宴席进行规范很好,不会相互攀比了,但要考虑到现在的生活水平,觉得6荤4素1盘1汤比较合适。村“两委”根据绝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在全村正式规定,赵屯村对宴席待客进行改革,席面一律为10碗(6荤4素)1盘1汤,席面上的剩菜不再回锅待客。
任兴华是赵屯村潘屯自然村第二、第九村民小组小组长,村里办事待客常请他当“总理”。他说:“家里困难的群众对席面改革很欢迎,家里富裕的也赞同,大家都觉得对席面有个规定比较好,都节俭了。”当问及席面上的剩菜不再回锅待客是否造成浪费,任兴华告诉记者:“不准剩菜再回锅,主人家计划得更周到,剩菜反而少了,而且达到了卫生的效果,吃得更安全了,主人和客人都普遍反映好。”
村党总支根据农村白事发孝太多,造成极大浪费而又毫无意义的情况,号召党员家庭办白事,发孝只发到直系亲属,其余的要发,就用小白花代替。这样,每次白事能节约买孝布资金2000元以上,2013年实施下来,效果很好。2014年起,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后规定,村民办白事,除直系亲属外一律不发孝布,若有必要,用小白花代替。到目前为止,办白事户都乐于接受,白事发孝改革在全体村民间得到有效推广。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赵屯村村内垃圾处理问题在2011年前引起了村民的不满,但无村民管。村“两委”高度重视,把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摆上了村“两委”的议事日程。2011年,村“两委”开始请专人对赵屯村的垃圾进行清运,把村内垃圾拉到垃圾处理场。今年2月份,在开展“三清洁”活动中,为保证全村的村容村貌村间环境能够时时保持清洁卫生,村党总支结合实际,建立了长效机制,在坚持对全村垃圾清运的同时,各自然村组又安排了村间清洁员,全村8个村间清洁员时时配合垃圾清运员维护本自然村的清洁卫生,让村容村貌美丽起来。
开展垃圾清运等公益事业、实施村民关爱等爱心工程,开展 “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 评选等活动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为了解决钱的问题,赵屯村积极探索和思考壮大集体经济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村“两委”深入调查和共同研究,决定整合村内的资源,在同等条件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按程序将村属的沙、土、石场进行公开竞标发包,使原来每年一万元和几千元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上升20多万元。2013年底,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万元。
在群众工作中,村“两委”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己任。赵屯村部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赵屯村都逐一加以解决。赵屯村由于早在2002年就自筹资金实施了自来水工程,目前,当年设计的工程现在已不能适应群众的饮水需求,给群众的正常饮用水带来了很大困难,群众反应强烈,为此,村“两委”高度重视,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共投资35万元,解决了500多户群众的饮水问题。赵屯村还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一事一议”道路通畅工程2个,进一步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编后语: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赵屯村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动真情、出实招,开创性地开展“两关爱”“一评选”“两改革”等系列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开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为我们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给我们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