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邑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08 09:01:53 点击率:25
关于新生邑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与云鹤镇新生邑村“三委”干部一起深入到各自然村组进行走访调研,结合新生邑村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对新生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的具体困难以及今后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新生邑村的现状
(一)基本村情
新生邑村委会地处城乡结合部,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老大丽路穿境而过。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16名党员。全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096户,总人口3122人。1996年以来,为支持县城建设与发展,集体土地先后被征用1040.41亩,现全村仅有耕地1345亩,人均耕地0.43亩。2013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30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51元,粮食总产913吨,人均占有粮292公斤,全村有1561人享受低保(其中农村低保1365人、城镇低保196人)。
(二)发展现状
全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运输及建筑业等。老大丽路横穿新生邑、水路铺自然村,2004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南环路提升改造建成金菩提商业街、大理州小康示范村建设、兴鹤路南延段改造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学校“校安工程”项目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全面发展。集体经济有了新的起色,建成新生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积极筹备启动鹤庆县五金机电百货批发市场。县城交通主干线黄龙路、学府路即将启动建设。抓住去年村级换届的契机,增加1名村干部编制,选配1名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任村党总支书记,配齐配强了分支部班子、小组干部和共青团、妇女、老协等组织,以村三委班子为龙头的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得到加强。
二、制约新生邑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新生邑村近年来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模式单一,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晚。新生邑村虽然占据较好的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产业发展仍然单一,村民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部分从事运输和建筑业,还有少数群众依靠房屋出租、劳务收入等。由于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土地征收补偿费未实行统分、村民对发展集体经济意见不统一,村三委班子及干部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的本领弱等因素,导致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晚、依法治村能力弱、经济发展缓慢,错失了一些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仍显不足。有的村组基础差、底子薄,虽然实施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全村的村容村貌、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新生邑村的发展基础还十分薄弱,整个村间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群众文化体育场所缺乏,绿化亮化工程严重不足,垃圾清运缺乏科学的机制,农田水利设施还很薄弱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发展。
(三)重点项目建设征地遗留矛盾突出。多年来为了支持县城建设与发展,新生邑村大量的土地被征用,人均耕地占有量偏低,地少人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增收致富难。多年来征地补偿费未实行集体统分,“占谁的地谁得补偿费用”的分配机制已凸显出它的不科学性和矛盾的难以调和性,征地拆迁积淀的矛盾问题呈现复杂化。群众对当前征地拆迁政策期望值过高,乱占乱建现象突出,个别群众诉求意识出现畸形化,征地拆迁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不健全,仅靠征地拆迁补偿费难以长期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带来当前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难上加难。
(四)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亟待提高。由于原村两委班子不注重班子自身建设,原党总支书记因受贿被追究刑事处罚,使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导致干部做群众工作信心不足、缺乏底气,党员不愿亮出身份、不敢弘扬正气,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村两委的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去年村级换届后,村党总支做了大量工作,重塑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工作的信心,积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三、对新生邑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正面宣传,营造发展氛围,进一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要抓好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一是要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树立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的思想。创新思路,围绕县城建设、西片区开发,支持村、组干部带头领办主导产业,帮助能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组投身主导产业,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发展经济。二是要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运用身边致富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群众想富、会富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三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及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执行好、落实好,不忽悠群众,不失信于民。
(二)抓班子,强队伍,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能否实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紧紧抓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积极培养党组织书记,切实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在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上作文章、下功夫。一是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这支领导队伍,真正把那些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有责任心、群众满意的能人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岗位上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挥村党总支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农村基层政权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二是要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狠抓党员素质提高,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加强村、组活动阵地建设,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村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服务中心“三合一”建好、管好,发挥好作用。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健全民主议事决策制度,确保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进而增强干部群众的向心力,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全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打得牢,发展才有力。要紧紧咬住发展、民生、稳定大局,千方百计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积极争取项目,以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和亮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学校及卫生条件改善等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实群众工作,引导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好黄龙路、学府路、一中初中部搬迁等县城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帮助群众找好找准发展项目,在项目支持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培植大户,支持能人。引导深化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四)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科学发展之路,努力破解新形式下农民增收难、集体经济发展难的问题。只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更加充满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必须始终坚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和谐稳定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科学发展之路,破解失地农民增收难、集体经济发展难的问题,逐步实现村兴民富。要积极向菜园村学习借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在新生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鹤庆县五金机电百货批发市场和龙马邑综合市场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胆探索,创新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转变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理念,积极引进新机制,切实解决市场意识不足、市场管理能力有限、管理水平层次低的现状,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管理水平和能力。要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开展村级事务管理活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公司法、董事会章程、专业合作社章程依法依规进行科学决策、决议,使村三委的决策过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为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抓实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一是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要加大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洁”活动力度,积极探索完善长效机制,引导村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要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先进妇女”、“五好干部”、“孝子贤媳”、“五好老人”和“卫生模范户”等的评选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组织、妇女、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四是要加强法制教育、政策宣传和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革除陈规陋习,营造纯朴、和谐、健康、科学的村风民俗,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礼仪、守法规的新型农民,促进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破解当前征地拆迁难题。要结合实际,认真反思多年来征地工作是否给群众带来利益、到底带来多少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长远生活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征地反补机制,即:政府每年征收村组集体土地一亩,返回村组10%—15%土地。返回的土地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由政府承担土地成本(不含征地补偿费),将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然后返回被征地村组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另一种方式是政府不办理土地转用手续,直接将土地返回村组按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用于村组公益活动场所建设或以宅基地的形式分配到户,让村民自建房屋用于居住或出租,村组收回一定的成本用于集体分配。积极探索“经济补偿、就业服务、社会保障、自我发展”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其不因失地而降低生活水平,充分享受城市化带来的收益。针对乱填、乱占、乱建、非法买卖土地、违规建设等违法行为,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严厉打击,有效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常秩序。(新生邑村指导员. 苏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