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绿水青山改善人居环境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27 16:32:08 点击率:90
重建绿水青山改善人居环境
○洪 峰
近日,记者到草海湿地游玩,看到湿地核心保护区草海周边随处可见垂钓的人,不时有外地游客对着草海里的水鸟拍照。
曾经的鹤庆群山苍翠,水清景秀,草海湿地绿水清波,群鸟翔集。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草海湿地面积萎缩,沿岸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湿地水质逐年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为重建天蓝、水净、景美的鹤庆,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思考,放到建设美丽鹤庆、实现全面小康、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城乡品位和竞争力的高度去落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下大决心、致大力气,多方筹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县坚持不懈落实天然林管护和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复造林、农村节柴灶改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政资源管理及森林防火等工作,“森林鹤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3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73%。随着森林植被的逐步恢复,丰富的野生食用菌等林下资源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林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1至7月,全县林下资源产值达7000多万元。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后,县委、县政府把草海湿地保护和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草海湿地被列为州级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面积达6000亩。2005年,我县对草海湿地进行数字化测量及开展环境规划,完成了草海湿地水污染调查。在以后的数年间,我县围绕草海湿地治理开展退耕还泽还草、退田还沼还泽、退塘还海还湖、逐步取缔水产品养殖和人为造埂围海、打击非法捕捞野生动植物等专项治理工作,推进草海湿地恢复项目及草海农业湿地保护管护区项目建设工程。2012年初起,县委、县政府下大决心,投入资金4060万元,在草海湿地东海区域涉及到的母屯村、板桥村和辛屯镇双龙村实施了退塘、退垦、退房、退田还湿地,“退还”面积达2359亩。通过治理保护,草海湿地保护区水生植物逐步恢复,野生鱼类物种逐渐增加,候鸟种群、数量逐年增多,湿地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草海成为云南省最佳观鸟地之一。
我县还实施了县城西片调水补水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以及作为生态农业支柱产业的花卉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工程,全民动员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源”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随着生态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美丽鹤庆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