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出台水稻中耕管理指导意见,确保大春粮食生产安全
作者:农业局 发布时间:2013-08-12 16:00:27 点击率:32
鹤庆县出台水稻中耕管理指导意见,确保大春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鹤庆县大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面完成栽种任务,其中水稻移栽后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适中,目前大田期长势较好,为增产丰收奠定了较好基础。为了确保大春粮食生产安全,县农业部门提出以下水稻中耕管理指导意见。
目前坝区水稻正处于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山区半山区中海拨地区水稻处于幼穗分化期,河谷热区水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
(一)水浆管理。进入分蘖期后,实行浅水灌溉,切忌灌水过深或田面干水开大裂。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在每亩茎蘖数达计划穗数的90%时要进行晒田。机插秧分蘖优势突出,更应重视晒田控苗环节。晒田的轻重应视群体大小、土壤肥力的高低、施肥水平、保水性能、稻株长势和天气情况等具体掌握。一般砂土田、漏水田,可以不晒或轻晒,而土质粘重、透水性不良的冷浸田或施肥过多、苗棵生长过旺的田则要重晒,一般应晒至叶色褪淡、叶片挺起(约需5天至7天)时,及时复水。
孕穗至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约占全生育期的40%),此期一般要求有3寸至4寸深的水层灌溉,特别是孕穗期应防止干水,如遇低温冷害天气可适当加深水层,以保护幼穗受害,减少空秕。
抽穗至扬花期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要求有适宜的水层灌溉,防止脱水。灌浆结实期要求实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隙灌溉。
(二)肥料管理。坚持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前期适施基肥争多穗,后期巧补穗粒肥争大穗大粒的施肥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如遇返青迟、发棵慢的田块,及早酌情补施每亩2公斤至4公斤尿素作返青分蘖肥,苗棵生长差的黄塘弱苗也要及时补肥,以后一般不再追肥。在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田块,也正是施用穗肥的关键期,在抽穗前30天左右每亩施8公斤至10公斤硫酸钾加2公斤至3公斤尿素作促花肥,抽穗前15天左右每亩施2公斤至3公斤尿素作保花肥,促大穗粒多,确保高产稳产。
(三)中耕除草。在进行化除的基础上,此期要勤下田人工薅除,利于稻根生长。若发现病害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是我县最主要的病害,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减少产量损失,在病害流行地区,切实抓好发病初期喷药防治的基础上,于破肚期每亩用75%三环唑20克至30克或富土一号70毫升兑水喷雾预防穗瘟,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毫升至150毫升兑水喷雾预防稻曲病。另外干旱利于虫害暴发,应根据虫情及时每亩用10%吡虫啉30克+敌敌畏5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稻飞虱。
(四)收获期。水稻收获前7天排水,及时做好去杂去劣品种选留工作,做到九黄十收。当90%的谷粒变成金黄色时是收获适期,及时抢晴天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