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收获
作者:杨晓宇 发布时间:2013-06-04 16:53:05 点击率:31
一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收获
从2月26日离开省总工会至今,我作为指导员驻波罗村已有23天。在这期间,我严格遵守指导员管理办法,坚持每天在岗,认真学习了相关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主动了解村情民意,积极协助村干部完成相关工作。
据我这段时间的了解,波罗村下辖北营、东营、南营、河西、河北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全村耕地面积2632亩,以种植烤烟为主,其次是玉米、大麦等作物。现有农户545户,以汉族为主,乡村人口2441人,也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波罗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部分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村内有幼儿园、小学、卫生所。
2月28日,松桂镇政府召集各村指导员集中报到,并召开 “中心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汇报会。会议总结了2012年松桂镇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对各村指导员提出了要求,通过参加这次会议,让我对指导员的具体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3月1日,镇上召开会议,安排今年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项目,会后,波罗村党委书记、主任马学全立刻召集村两委班子和12个村民小组负责人开会,我也列席了会议。马书记传达了当天镇上会议的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全村重点工作,并和各村民小组负责人共同讨论形成了波罗村“扶贫开发、整乡推进”的项目分配方案。3月8日,我参加了鹤庆县第七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会,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总队长罗秋华,县政研室、新农办主任李福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住涛分别做讲话。李主任和李副部长就如何当好指导员、如何当好村级常务副书记做了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详细全面的阐释,罗副书记做会议小结,并提出要求:一是要深脱厚驻,转换角色;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三是要发挥优势,多办实事、好事;四是要严守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几位领导的讲话都很有针对性、客观性和建设性,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指导员的定位、职责、义务、任务和纪律。3月13日,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吴以平、副部长李涧霞赴波罗村调研,县委罗副书记亲自到村同他们一起开展工作。几位领导在调研期间,还抽空看望了我和村干部,带来了殷切的关怀、慰问和嘱托,让我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指导员的责任。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村党委副书记杨林和副主任兼文书马金荣的带领下,奔赴各村各户,协助完成了以下工作:一是验收小水窖。分别到北营、东营、南营、河西、河北、狮子山、核桃箐等地,共验收59座小水窖。虽然看上去数目不多,但每座水窖都相隔甚远,有的在山上,有的在田间,有的在路边,有的在农户家里,最远的两个水窖间甚至相隔数公里。我和村干部顶着烈日,翻过山坡,踩着烂泥,走进农家,因为路窄难行,只能徒步,每天都要走数小时土路,十分辛苦。验收水窖的工作程序很多,要让村民站在自家水窖前给他们拍照,要让他们在表格上盖章,要用毛笔沾着油漆在水窖上写编号,还要用竹竿测量水位以检测是否符合规格,所有程序缺一不可。有时候我们要站在田间等劳作的村民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拍照盖章,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走错路而无功而返,总之,这就是村干部每天要干的事,亲身体验过后,我不禁感慨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二是参与防火救火。3月14日的时候,波罗村路边的粪草堆起火,我和马副主任接到镇上的电话后,提着两个水桶和绳子火速赶往现场。我们到那里时火势已经很难控制,幸好周围没有树木,才没有酿成大祸。粪草堆附近有一个水窖,我们两人就用绳子拴着水桶,一桶一桶地把水从水窖里提出来救火。历经一个多小时,泼了不知多少桶水后,火总算是灭了。虽然很累,但能为村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村民挽回一点损失,我感到很高兴。三是其他工作及日常事务。村里的工作很繁杂,大到工程项目,小到柴米油盐。参与牲畜防疫工作,引导兽医站工作人员到农户家中,根;参与危房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验收水窖一样,让村民站在需要改造的房子前给他们拍照,然后在表格上盖章;替村民写挽联,为村民调解纠纷,代村民办理贷款手续,给到村公所的万村书库借书、还书的人办理登记手续,帮村干部完成一些简单的材料、表格等等。马副主任的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 ——“村里总有忙不完的事。”这让我想起母亲一句常挂在嘴边的很相似的话:“家里总有忙不完的事。”村委会就是所有村民的家,村民就是村干部的家人,村民的事就是村干部的家事,所以村干部永远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的转变,起初让我颇不适应,但各级领导的关怀,村干部像对待家人一般地体贴照顾,村民的淳朴、真诚、好客,让我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融入了波罗村这个温暖的大集体。我将怀着一颗热诚的心,为波罗村的发展,为村民的幸福生活,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