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躬行 真情铸就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10 15:15:02 点击率:59
白衣躬行 真情铸就
——记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张玉菊
○鹤 讯
“二十三载,含辛茹苦救死扶伤,年年岁岁,奔走城里村庄”,这是对张玉菊从医23年来的真实写照。张玉菊于1969年出生在鹤庆县金墩乡银河村,1991年7月毕业于怒江州卫生学校,当年12月到鹤庆县煤矿医务室工作,1995年6月调入草海镇卫生院工作,2002年至今在鹤庆县妇幼保健院从事妇产科工作。作为一名医生,23年来,张玉菊面对来自不同的家庭、身患不同疾病的无数个病人,她都用真情安抚每一个病人,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个病人。在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的岗位上,她组织培训县、乡、村120多名医生,组织实施全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项目,组织实施妇女宫颈癌筛查活动,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忘我工作。
一腔真情系百姓
张玉菊说:“医者德为先,只有真情服务才能温暖百姓的心。”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用真情温暖着患者的心,她还组织单位党员深入西邑镇西邑村看望困难群众,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
2009年,龙开口镇一例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合并急性心功能衰竭,生命垂危,情况十分危急,张玉菊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当机立断,及时组织亲自剖宫产,并请州级专家抢救会诊。她日夜守候在病人床前,监测病情、指导并给婴儿喂药,最终母子平安。2011年,辛屯镇贫困产妇杨四英因产后并发肺栓塞,生命危在旦夕,张玉菊把产妇送到丽江市医院抢救,并送去了2万多元的救助金,杨四英一家人至今还常常念起:“是张医生给了我们母女俩第二次生命,这样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2013年,六合乡内一位孕妇因家庭困难拒绝住院分娩,张玉菊几次往返六合乡到孕妇家中做思想工作,细心解释国家的惠民政策,并组织单位职工为她捐款捐物,最终说服孕妇到县保健院安全分娩,并代表单位送去1000元慰问金,令家属非常感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笑声和希望重新回到曾经绝望悲观的家庭中,张玉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张姐”,她用浓浓的真情撑起了一方百姓的健康“保护伞”。
面对当今受市场经济浪潮冲击,医学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盛行的现实,张玉菊始终恪守医德,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不为歪风邪气所染,从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做起。在工作中,她科学治疗,合理用药,标准收费,绝不做谋取个人私利而损害患者利益的事,绝不做昧良心、背医德的事,力求采取最经济、最实惠、最让患者放心的治疗方案。当患者痊愈要给她赠送礼品以表达感激之情时,每次她都会向他们真诚致谢并婉言拒收。张玉菊在付出一分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患者十分爱心正能量的补充,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人生价值所在。
身体力行带队伍
从医以来,张玉菊时时提醒自己,“高超的技术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先决条件。”“人不学要落后。”她一直勤于钻研,不断提升履职水平。2005年,张玉菊被派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一年。学习期间,她紧抓这次难得的机会,专心学习,了解国内外医疗新技术、新成果,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吸取新知识,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3篇医学论文,她的医疗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得到了同行和群众的认可。作为分管基层保健、公共卫生、“三病”管理等工作的副院长,张玉菊努力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管理经验,曾先后参加国家儿童营养项目及省级的“三病”管理、乡村医生师资培训、产科技术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在副院长的岗位上,张玉菊组织培训县、乡、村120多名医生,并认真实施全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项目,我县6个月至2岁儿童通过营养包的有效服用,贫血儿童不断下降,为实现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她的牵头组织下,累计为辖区内10多万妇女儿童提供健康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产前筛查、产后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一体化的妇女儿童管理服务体系。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张玉菊牵头组织,抽调了县妇幼保健院及基层医院业务骨干12名,进行了为期138天的妇女宫颈癌筛查活动,足迹遍布全县的村村寨寨,完成了26027名妇女宫颈癌筛查,190多名阳性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通过张玉菊等县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的强化管理和强化医疗服务,全县新生儿死亡率由2006年14.48‰下降至2013年6.4‰,婴儿死亡率由2006年17.85‰下降至9.76‰;定期不定期下乡进村入户指导检查妇幼工作。在大量的妇幼工作中,张玉菊起早贪黑、工作生活没有规律、苦累叠加,有时她也有情绪也有怨言,但想到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身上,为老百姓带来了福音,带来福祉,她就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张玉菊就这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患者的爱心和对群众的情怀。
润物无声献爱心
作为一名医生,张玉菊没有教师一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自豪,也没有明星那样耀眼夺目的掌声光环。她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常常远离节假日家人的温馨团聚和亲情守候,有的只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工作构架,更多的是出现在各种病人的身边,不论在岗在位与否,医院医情、病情就是无声的号令,随叫随到,寒来暑往,不计其数,但自从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将要把“修心”作为一生与事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使命。
在从事医务工作的数十年时间里,每天当张玉菊看到病人痛苦的呻吟和无奈的挣扎,她内心不禁产生一阵阵悲悯;当看到一个个家庭迎来新生命那一刻的灿烂笑容,她是何等的自豪和幸福。在感悟生命的轮回中,跌宕着她的悲欢情愁。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让张玉菊感觉很累,但细细思索,人生又岂是一朝一夕的历程。她也曾试图放下,可病人的种种苦痛让她回想起来,内心就会惊怵,病人的苦楚撞击她的灵魂。她也想过让自己轻松一点,下班后不再去想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但她眼前的种种都会幻化成与工作相联系的东西,她的天性、她的使命已注定她无法放下,也放不下。张玉菊无悔自己的选择,她执着地认为:“医务工作,就是一份温情、一份责任。”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医者仁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上倾情投入、真情奉献,无愧于心、务实为民。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医23年来,张玉菊深知这是每一位医者的责任。张玉菊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全心为病人服务,在她身上演绎着新一代的白求恩精神。张玉菊,一个普通的医生,用仁者之心和精湛医术,为病人解除病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2011年,张玉菊当选为中共大理州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12年获2006-2010度实施大理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鹤庆县卫生系统 “优秀共产党员”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