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冬季(外一章)
作者:吴育民 发布时间:2013-02-16 15:27:13 点击率:31
山里的冬季(外一章)
○ 吴育民
冬季到来,山坳里很多树的叶子落光了,只有那路边的柏杨树,坡岭上的松树绿得更深了。
农家的屋上黄灿灿的包谷,大个大个的南瓜,还有一堆堆雪梨,屋檐下一串串红通通的辣椒,像是辞旧迎新过春节的鞭炮……
庄稼收到家,小麦种下地,农田到处是翠茵茵的。这个时候,是农家最开心的时候,选个好日子开始杀年猪,每个清晨,村子的上空都充满猪的嚎叫,那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脸上绽放出笑颜。猪杀了,主人要请几桌客,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聚拢,大家痛痛快快吃一顿,品味辛苦劳动一年以后的幸福。
这些日子,村子里充满喜气,村里娶媳妇嫁姑娘,吃喜酒、办喜事,整个季节欢乐着、热闹着,说着吉利的话,唱着动情的歌,祝福一对对新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那吹唢呐的白依汉子把腮帮鼓得圆圆的,那清脆、悦耳、高亢的唢呐声高过村庄、高过路边的树、高过对面的山坡……
冬季,许多人家门上都贴上了“喜”字,这个大“喜”字带给了人们对崭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冬天里的母亲
过去的山里人,一年四季都很忙,入冬小麦种下地,犁耙入库,男人们有的烧石灰,有的烧炭,有的到热区帮忙榨糖,找到点钱后,立即回家杀年猪。男人们忙,而女人更比男人忙呢!妇女们白天拉松毛、积农肥、砍柴、放牧,累够了,晚上还要出夜工,准备过年的衣服和吃食。
冬天里,母亲是最忙的人。
庄稼收割后的每个夜晚,母亲就忙着做鞋,要做好过年时每人要穿的一双鞋。母亲做鞋工序挺多,简单说来,用平时准备好的魔芋浆水粘出布壳,剪出鞋样,用针线缝边,用锥子穿麻线纳鞋底,下功夫做成大小不一的鞋。母亲不仅要做鞋,还要在石臼里舂辣椒面做萝卜咸菜,做臭豆腐,熬粘米花糖的麦芽糖浆,做凉粉打粉皮。
记忆中,母亲做凉粉打粉皮很辛苦。我们家都喜欢吃豌豆粉做的粉皮,母亲也很会做粉皮。首先是做凉粉,先将筛选好饱满的豌豆,用水淘洗几遍,泡上几小时后就在手推磨上磨成豆浆。看着母亲很辛苦,我们兄弟读书回来也争着帮忙,母亲却说:“手多了,我还不好使劲,还加重我的累啊!”勤劳的母亲便把我们搁在旁边,让我们做其它小事。
碗豆浆磨好,母亲支起木架子,铺上纱布,将豆浆倒入纱布,用手使劲挤压,需要的豆浆就从纱布袋里渗出来,纱布袋里就是用来喂猪的豆屑。然后,母亲把豆浆舀入锅里调,锅下的火候要掌握得十分合适,锅里还要不断搅拌。当一股热腾腾的带着豆花味的蒸汽飘满整个屋子时,母亲喜笑颜开地拿起瓢把稀豆粉舀入簸箕,过会儿就结成了黄橙橙的凉粉了。除第二天清早吃一顿外,母亲将凉粉晾在簸箕里,然后用一种用细线绷成的“推弓”将凉粉条推成薄片,晾晒在竹篾上,这就是粉皮了。将粉皮在阳光下晒干,收到箩筐里,过年的时节就可以拿出来用油煎着吃,味道很美。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冬天,母亲没日没夜的忙,忙着为家里、为我们做吃的。如今,母亲去世了,她的爱和精神却留给了我。
时下,乡村有了加工机械,过年穿的鞋子和美食也不用自己亲手做了,很方便,很省心,可我每次回到老家过年都想起母亲,好似又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可是,她已不在了,那感觉就好像失去了一种特别的温暖和美味……
○ 吴育民
冬季到来,山坳里很多树的叶子落光了,只有那路边的柏杨树,坡岭上的松树绿得更深了。
农家的屋上黄灿灿的包谷,大个大个的南瓜,还有一堆堆雪梨,屋檐下一串串红通通的辣椒,像是辞旧迎新过春节的鞭炮……
庄稼收到家,小麦种下地,农田到处是翠茵茵的。这个时候,是农家最开心的时候,选个好日子开始杀年猪,每个清晨,村子的上空都充满猪的嚎叫,那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脸上绽放出笑颜。猪杀了,主人要请几桌客,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聚拢,大家痛痛快快吃一顿,品味辛苦劳动一年以后的幸福。
这些日子,村子里充满喜气,村里娶媳妇嫁姑娘,吃喜酒、办喜事,整个季节欢乐着、热闹着,说着吉利的话,唱着动情的歌,祝福一对对新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那吹唢呐的白依汉子把腮帮鼓得圆圆的,那清脆、悦耳、高亢的唢呐声高过村庄、高过路边的树、高过对面的山坡……
冬季,许多人家门上都贴上了“喜”字,这个大“喜”字带给了人们对崭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冬天里的母亲
过去的山里人,一年四季都很忙,入冬小麦种下地,犁耙入库,男人们有的烧石灰,有的烧炭,有的到热区帮忙榨糖,找到点钱后,立即回家杀年猪。男人们忙,而女人更比男人忙呢!妇女们白天拉松毛、积农肥、砍柴、放牧,累够了,晚上还要出夜工,准备过年的衣服和吃食。
冬天里,母亲是最忙的人。
庄稼收割后的每个夜晚,母亲就忙着做鞋,要做好过年时每人要穿的一双鞋。母亲做鞋工序挺多,简单说来,用平时准备好的魔芋浆水粘出布壳,剪出鞋样,用针线缝边,用锥子穿麻线纳鞋底,下功夫做成大小不一的鞋。母亲不仅要做鞋,还要在石臼里舂辣椒面做萝卜咸菜,做臭豆腐,熬粘米花糖的麦芽糖浆,做凉粉打粉皮。
记忆中,母亲做凉粉打粉皮很辛苦。我们家都喜欢吃豌豆粉做的粉皮,母亲也很会做粉皮。首先是做凉粉,先将筛选好饱满的豌豆,用水淘洗几遍,泡上几小时后就在手推磨上磨成豆浆。看着母亲很辛苦,我们兄弟读书回来也争着帮忙,母亲却说:“手多了,我还不好使劲,还加重我的累啊!”勤劳的母亲便把我们搁在旁边,让我们做其它小事。
碗豆浆磨好,母亲支起木架子,铺上纱布,将豆浆倒入纱布,用手使劲挤压,需要的豆浆就从纱布袋里渗出来,纱布袋里就是用来喂猪的豆屑。然后,母亲把豆浆舀入锅里调,锅下的火候要掌握得十分合适,锅里还要不断搅拌。当一股热腾腾的带着豆花味的蒸汽飘满整个屋子时,母亲喜笑颜开地拿起瓢把稀豆粉舀入簸箕,过会儿就结成了黄橙橙的凉粉了。除第二天清早吃一顿外,母亲将凉粉晾在簸箕里,然后用一种用细线绷成的“推弓”将凉粉条推成薄片,晾晒在竹篾上,这就是粉皮了。将粉皮在阳光下晒干,收到箩筐里,过年的时节就可以拿出来用油煎着吃,味道很美。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冬天,母亲没日没夜的忙,忙着为家里、为我们做吃的。如今,母亲去世了,她的爱和精神却留给了我。
时下,乡村有了加工机械,过年穿的鞋子和美食也不用自己亲手做了,很方便,很省心,可我每次回到老家过年都想起母亲,好似又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可是,她已不在了,那感觉就好像失去了一种特别的温暖和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