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两则
作者:如意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张江锐 发布时间:2013-07-18 13:17:14 点击率:35
民情日记两则
5月20日 星期一 睛
全国助残日到了,县妇联积极深入到“四群”挂钩村即我担任指导员的如意村开展残疾人慰问活动。如意村残疾人较多,共有54人不同程度的患上了残疾,这些残疾人家庭都不算富裕,作为指导员,我积极向主要领导请示,为村里所有残疾人每人争取到一个床单,让他们都感觉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心。上午9点,我与村干部一起,带领县妇联杨主席再一次走进了赵培香的家,没有大门,院子依旧,房子陈旧,我每一次走访,赵培香都是坐在房间的门口织毛衣,进入院子一眼就能望到她。这一次,我没有一眼看到赵培香妇女,但她已听到了我们的声音,从房间里迅速的把轮椅轨了出来:“你们又来看我了,多谢了”,赵培香妇女习惯这样跟我们说。我们顺手在她周围找了几个草墩坐下,与她交谈起来。赵培香今年才45岁,四年前因为帮助邻居建房子,在一次背砖块中,从梯子中间摔倒地上,经过医生全力以赴抢救,人救活了,但赵培香腰椎神经严重受损,造成高位瘫痪,大小便失禁,完全依靠尿不湿,房主赔付的几万元钱当年医病早已花光。上有公公婆婆两位老人,下有一双女儿在外读大学,仅靠丈夫一人帮助开拖拉机生活。赵培香每个月的药费和尿不湿费用不低于500元,再加上供女儿读书,赵培香一家的生活贫困到了极限。家里值钱的家具一样都没有,房子也很破旧。从2月底进村以来,我积极为她争取过1000元的贫困妇女慰问和200元的送温暖慰问金。赵培香很坚强,织毛衣是她唯一能作的事,虽然织完一件毛衣有时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挣上一两百元钱,但她一直坚持,始终不放弃。走出赵培香的家,我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在如意,类似的残疾人有好几户,每走访一户都让我心痛。还好,现在国家政策好了,这些家庭都列入了农村低保户,靠政府低保能维持简单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争取更多的机会给这些特殊家庭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6月8日 星期六 睛
由于组织的关心和信任,昨天到今天,我有幸代表鹤庆县村党组织常务书记参加了“大理州村(社区)党组织党务书记剑川体验式培训班”。通过两天的培训,真情体验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欢乐的感动,这种感动刻骨铭心,是永恒的。
在剑川沙溪镇,3点钟开始启动培训会,大家列好队,背好背包,随即出发到达甸头村,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观看学习“插甸经验”视频教育碟片,与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到村组间参观,到农户家走访,当农家人,睡农家床,聊农家事,谈农家话,干农家活,真心实意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感受培训中点点滴滴的感动。感动一,府下身来,沉下身子,重新体会劳动的美。自已虽然生长在农村,但似乎已离劳动很远,但在体验培训中,在烤烟地2个多小时的汗水体验劳动让我重新感受到劳动的开心、快乐,同时劳动又是艰辛的,使我倍感农民的不易。感动二,入住农户家,拉家长,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我们当亲人。在剑川沙溪镇甸头村,我们三位女学员入住杨庆福大姐家,我们一起聊她家的三个女儿,聊她家的生活琐事,排解她家的困难和烦恼,分享她家的喜事,与杨大姐一家谈得越来越笼,靠得越来越近,不知不觉就到了夜里十一点半。临睡前,杨大姐在房间然起了蚊香,拿出了新枕头,摆出三双漂亮的秀花拖鞋。(我们自带了行李,没舍得用秀花拖鞋)。我心头一热,杨大姐已把我们当亲人。是的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感动三,端正的学习体验态度。从列队、出发、到村、到户、到田间,学员们的态度一直都很端正,积极主动学习、参观、交流、座谈、劳动,认认真真,真心体验全过程,完全没有走过场的感觉。不搞特殊化待遇,都自觉缴纳伙食费,真正体验地地道道的村干部。因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插甸经验,当好常务书记”。感动四,总结会上的现身说法。在剑川沙溪镇培训总结座谈上,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人事处处长陈永真完美的解读了“插甸经验”,那是他与省委组部全体干部一同亲身历练出来的“插甸经验”,才会解读那么生动而感人。还有省委组织部办公室李海芳一年的常务书记经验感言:用情、用心、用力,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事的人,让我受益终身。
在两天的培训时间里,使我感受到,作为指导员兼常务书记,所承担的责任重大,我要用培训所学的“插甸经验”, 沉下身,放下心,把驻村的田间地头当作第一课堂,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谋,积极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积极为驻村办实事、好事。多思考、勤访,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确保驻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用只争朝夕、勇于担当的精神,努力做好指导员的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