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屯村创生产建设之先 争和谐文明之优
作者:寸金灼 发布时间:2011-10-18 21:14:13 点击率:94
母屯村创生产建设之先 争和谐文明之优
母屯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体要求,充分利用高原水乡和草海湿地自然风光,积极打造“草海风光、生态母屯”新农村文化名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动力强劲。实施重点村和示范村以前,村间道路“干天扬灰路,雨天泥浆路”,村民出行不便,影响生产生活。母屯村“两委”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发动村民筹资投劳,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间道路56条,共6033.7米,实现了村间道路全部硬化;新修三面光水利沟渠2条,共长3310米,新增农田受益面积1200亩;新建3个抽水站和总长424米的配套排水沟。2011年还将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沟带路农田水利沟渠6条5000多米,标准化“中心村”、“示范村”村间道路两条700多米,实施村间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停车场、垃圾池、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发展动力。
二是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母屯村充分发挥大丽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立足人多地少的实际,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充分发挥传统铜铁器加工的优势,发展铜铁器加工特色产业,全村有500多名铜铁器加工从业人员,有108台加工气锤,堪称“全国空气锤第一村”,年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充分利用传统养殖优势,发展生猪产业。2008年引进“二元杂”新品种种猪,改良生猪品种,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现有规模化生猪养殖户50多户,年出栏生猪8900头,年销售收入975万元;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养鱼业。全村共有大小鱼塘127个1000多亩,渔业养殖户127户,年出产成品鱼900多吨,销售收入950万元,已成为鹤庆县的商品鱼基地;母屯村春天桃红柳绿、清波涟漪,夏天荷花映日、碧叶连天,秋天菱香鱼肥、苇叶婆娑,冬天芦絮摇曳、鹭欢鹜鸣。充分利用高原水乡的自然风光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垂钓休闲和特色餐饮服务业。修缮水边湖畔道路交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兴办餐饮业,发展农家乐17家,从业人员120人,年经济总收入650万元。四大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支撑着母屯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三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风文明。母屯村独树一帜,移风易俗,提高农村文明。2008年投资10万元,完成了党员活动室、“万村书库”、村民活动中心及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投资3.27万元,新建两个村民健身项目。充分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干部”、“先进妇女”和“十星级文明户”。每年“九九”重阳敬老节和教师节,还组织村民开展“孝子贤媳”、“五好老人”、“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家长”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人员,由村委会进行表彰。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村民团结互助、文明守法、尊老爱幼的意识,促进了乡风文明。与此同时,针对近年来各地农村大操大办红白事的不良风气,母屯村依托老年协会,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简化婚丧嫁娶程序,节俭办事。
四是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和谐亮丽农村。母屯村十分重视整治村容村貌,积极开展“绿化美化环境”活动,着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推进生态建设。2008年投资365万元,完成农村安全人饮工程700多户5千多米、白墙工程39242.6平方米、住房改造28户、建成沼气池及卫生厕150户。自建一个垃圾处理点,投资1.3万元购置一辆垃圾清运车,定时到户收集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切实有效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实施路旁庭院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主要路口及村民夜间休闲活动场所安装路灯30盏,完成路旁绿化2500米,新植树木500多棵。家家种树、户户养花,促进了村容整洁。
五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民主管理。母屯村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两委”班子决策议事、村规民约和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完善“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办法,规范民主议事程序,在村务公开尤其是村级重大事项办理上,采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办事程序,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农田水利设施、村间道路、安全人饮等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集体决策。成立勤廉监督委员会,实施村务、财务监督,确保村级资金和各项建设资金合理有效利用,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现管理民主。
(母屯村指导员 寸金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