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走上致富路 富了不忘众乡亲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0-24 22:05:28 点击率:100
养牛走上致富路 富了不忘众乡亲
——记云鹤镇秀邑村农村妇女李仙珍
李仙珍今年43岁,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奶牛专业户。近年,她家仅养奶牛的纯收入不低于10万元,带动了周边10余户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
1990年,高挑秀丽的李仙珍与同村小伙李加伟自由恋爱。由于李加伟家庭十分困难,李仙珍的父母怕女儿吃苦极力反对她俩的婚事,可李仙珍还是坚持嫁给李加伟。婚后家后,夫妻俩除了种好家里3亩多责任田外,还尝试着干过好几个行业,吃了很多苦,流了不少汗,可钱包却未鼓起来。2002年初,李仙珍看准了奶牛产业,于是就跑到县畜牧兽医局咨询养奶牛的相关知识。畜牧兽医局的技术员帮助李仙珍分析:养奶牛风险小,就是要不怕吃苦,要勤快,要按时喂奶牛,按时打扫牛圈,一头奶牛平均年产5000公斤奶,1公斤鲜牛奶能卖2.5元,如果再产一头牛仔,值3500元,扣除饲养成本5000元,净获利7000元到1万元,这对只有小学文化的李仙珍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李仙珍心想只要能致富,再苦也认了,于是就和丈夫李加伟商量,把家里10多头大肥猪卖了(当时肥猪不值钱,10多头大肥猪只买了1万左右,养猪赔本),又跟亲戚朋友借了1万多元,从邓川县引进2头奶牛,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养奶牛上,开始了家庭奶牛养殖。由于养牛场地缺乏,他家把原来的东楼三间住房、厨房都改成牛圈,每天起早贪黑,5点左右起床,11点左右睡觉。10年如一日,再苦再累也没有放弃,农闲农忙她都忙,过年过节其他人休息她也不休息。一对儿女考上大学,由于养牛脱不开身也没有去送。
二、虚心学习,不断提高饲养技术
李仙珍经常向有养殖技术的人请教,学习奶牛养殖有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技术,熟悉奶牛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配种、挤奶、常见病防治等技能。她说:“科学养奶牛,能降低饲养费用,奶牛产奶增加;不懂技术,奶牛疾病多,产奶量减少,饲养费用增加,效益不高”。由于文化水平低,她对电视和报纸杂志上有关养奶牛的技术看不懂也听不懂,就请丈夫和儿女们给她讲解,还经常跑到县畜牧兽医局、镇兽医站请教养殖技术,县畜牧局和镇兽医站的技术员都被她刻苦钻研精神打动,有时间就上门为她提供疫病防治服务,降低了奶牛的发病率,保证了奶牛的健康。李仙珍养殖奶牛积累的经验技术也越来越多,但她仍然很谦虚,总说自己文化不够要多学,活到老学到老,而且现在的养殖技术一年跟一年不一样,奶牛的疾病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要学习其他人的经验,预防为主。2009年,鹤庆县范围内发生口蹄疫,秀邑村的猪牛得病死了不少,可是她家的奶牛一头都没有得病,就是因为她得知其他地方的牲畜得病后,及时做好防疫工作,每天进出牛圈都要消毒,比以往更加注意牛圈的卫生,提早给牛打了预防针。
三、保质保量,诚信经营
李仙珍说:“要有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保证牛奶的质量,要保证出售的鲜奶卫生质量好,不掺杂使假,要诚信经营,按时按量交牛奶”。每天早晨9:30以前,李仙珍的丈夫李加伟就开着一辆三轮摩车到县城东环路托送牛奶去了,邓川奶粉厂收牛奶的车已在那里等候。如果,发现奶牛生病,她就会把挤出的牛奶倒掉,决不出售病牛的牛奶,更不会把病牛拉去市场上去出售坑人。2006年6月,她家的两头奶牛得了病,有人出5000元一头来购买,李仙珍没有卖,她怕人把病牛杀了投入市场,卖给广大消费者。她把病牛隔离喂养,一个星期后两头病牛死了,夫妻俩把牛的尸体埋到远离村庄的山坡上。两头牛损失了1万多元,可李仙珍没有后悔,从那以后她更加小心,更加讲究卫生、科学饲养,就是其他人家的猪病牛病都没有影响到她家,并且由于信誉好,她家的牛和鲜奶都不愁卖,而且能卖好价钱。
四、资金缺乏,创业贷款帮大忙
随着市场上牛奶的价格日趋上涨,今年的鲜奶价格也每公斤上涨了0.2元,从原来的2.5元涨到2.7元。今年年初,李仙珍就一直琢磨着想要扩大养殖规模,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资金。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妇女主任来到她家告诉她,今年有针对妇女的创业贷款指标,创业贷款专门鼓励妇女自主创业、无利息无担保,向她这种情况可以申请。李仙珍顿时乐开了花,马上跑到镇妇联咨询相关情况,镇妇联经过考察,认为李仙珍完全符合申请创业贷款的条件,就把她的情况报到县妇联,不久,县妇联和信用社就来到她家,看了她家的情况后当场就同意批给她家无息贷款8万元。这8万元创业贷款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为她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李仙珍拿到创业贷款后,立即购买了5头奶牛,又购买了一些饲料,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存养奶牛12头,日产鲜奶200公斤,预计今年的收入不会低于15万元。
五、走上致富路,富了不忘众乡亲
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摸索,现在的李仙珍成了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户,如果村里要修路搞公益事业,她总是慷慨解囊,平时村民有困难向她求助,她也从不吝啬。如果村里有人养奶牛遇到问题来向她取经,她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乡亲们。有人问她:你就不怕别人把你的经验学到手,比你养得多养得好,影响到你的收入吗?她笑着说:“千人千份万人万份,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多么朴实的话语呀!
云鹤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