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在“四群”教育中出实招求实效作表率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11 14:59:47 点击率:39
县委组织部在“四群”教育中
出实招求实效作表率
在“四群”教育中,县委组织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挂钩联系全县特困村――六合彝族乡麦地村。去冬今春以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庚昌带领组工干部,多次深入麦地村调研,开展“五访五问”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破解发展难题,确立了“五个一”工作法,为全县党员干部开展“四群”教育作出表率。
确定一个目标――群众脱贫致富 麦地村位于金沙江西岸,距乡政府驻地20多公里,东南邻龙开口镇,是六合彝族乡的一个特困村,有苗、白、彝等多民族聚居的6个自然村, 2011年末总户数115户,总人口427人,经济总收入130万元,粮食总产1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元。经济收入以种植包谷、小麦和烤烟为主;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缺乏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县委组织部挂钩麦地村以来,一批又一批组工干部本着真扶贫、扶真贫,不脱贫、不脱钩的思想,切实为麦地村解决通电问题,修通进村公路,与帮扶户共同分析贫困原因、共同寻找脱贫之策,经过近10年的帮扶,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生存环境条件差,贫困面仍然很大。在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中,县委组织部领导情系麦地村,急群众所忧,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难,进一步派驻组工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一抓到底,改“输血”为“造血”,帮扶麦地脱贫致富。
选准一条路子――发展核桃产业 经多次调研,县委组织部进一步了解村情,心中有“底”,形成共识。每年对“结对户”进行慰问,帮助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但是要帮助麦地村彻底脱贫致富,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念好“山字经”。麦地村地处山区,平均海拔 1780 米,年平均气温 20 ℃,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具有适宜优质泡核桃生长繁育的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目前全村野生铁核桃达1000多亩,分散在山沟箐底,田间地头。野生铁核桃壳厚、坚硬,内隔骨质,出仁率仅在17.4%—29.0%。由于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下,病虫害严重,采收、加工和贮藏技术比较落后,产值低,核桃产业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益。在新一轮“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 活动中,李庚昌部长在调研手记中,提出了推广永平经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嫁接和种植优质泡核桃,开发麦地村的核桃资源,把核桃产业发展成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支撑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的新思路。
攻克一道难关――改变群众观念 为了迅速开发麦地村的核桃资源,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产业,县委组织部先后召开村“两委”会议5次,群众会12场次,走访6个村民小组115户农户。改变群众中根深蒂固的“庸、懒、散”和“等、靠、要”思想,通过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与老党员、老干部、党员中心户长、富裕户、贫困户和意见户“结对子”,交朋友,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通过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深入宣传因地制宜发展优良品种核桃,是广大群众开发资源、发挥优势、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经。在群众中叫响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口号,树立麦地村群众自强不息的精神,念好“山字经”,探索致富谋发展的路子。今年初,组织麦地村干部、群众20人到永平县进行实地考察、感同身受,并请当地群众现身说法,进行算账对比,使麦地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消除疑虑,鼓足干劲,提高种植和改造优质核桃的积极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福禧主动买回一辆运水车,为群众送水,确保核桃种植任务顺利完成。
践行一个理念――依靠科技进步 为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发展泡核桃产业,县委组织部在麦地村干部群众中召开了3场现场培训会,加大核桃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核桃产业发展的作用。收集了州委组织部远程办和科技局编写、制作的《大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核桃栽培适用技术》DVD光碟组织群众观看,赠送《核桃栽培技术》(省农函大教材)和《核桃栽培适用技术》(州科技中心、州苗木质检站编印)等通俗易懂的教材50套,以满足干部群众对核桃种植适用技术的学习需要。同时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标准种植、规模连片”的原则,帮助村 “两委”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泡核桃发展规划。一是对现有的野生铁核桃进行嫁接改造,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二是大力推广优质泡核桃标准种植,努力实现泡核桃种植适宜地块全覆盖。三是抓好对现有核桃的抚育管理。从今年起,三年内完成对现有1000亩铁核桃的改造,新植泡核桃3000亩。春节刚过,县委组织部帮助麦地村购进18000株优质核桃苗、12000芽嫁接枝条和18吨复合肥料,协调项目资金8万元、租用挖机1台,聘请4名专业技术员到麦地村进行野生铁核桃高枝嫁接改造,经专业技术员20多天“手把手”传授嫁接技术,培养麦地村本土嫁接技术人才,目前已完成200亩改造嫁接和1000亩新植泡核桃。
坚持一线锻炼――组工干部作表率 “四群”教育工作是锻炼干部、惠及群众的重大举措,县委组织部以此为抓手,全面贯彻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让组工干部走出机关,轮流蹲点驻麦地村联系群众,沉下去到艰苦地方锻炼,在基层一线成长,先后分三批派出12名组工干部轮流住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锻炼中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谋群众利益、做群众工作,接受群众教育,让群众评议。以组工干部示范引领,为全县干部队伍树标杆、作表率。切实把群众评议作为干部使用的“试金石”,真正让那些心系群众、政绩突出的干部走上为民服务的“前台”,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