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号陈泽光 传承铜艺富一方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4 14:00:11 点击率:204
“001”号陈泽光 传承铜艺富一方
云鹤镇秀邑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名副其实的“铜匠之乡”。走进村子,还没见到村民,就听到“叮叮当当”敲击金属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演奏一首田园交响曲。
秀邑村陈家登的陈泽光,在县工商局和税务局申请注册了“个字001号”的个体工商业者,是我县第一个敢吃螃蟹的有识之士,我们慕名前往陈泽光家采访。
走进铜大门,来到陈泽光家典型的白族民居院子里,只见几位白族妇女正带着胶皮手套,脚穿雨鞋,动作麻利地清洗着最受藏民欢迎、做工精美的糌粑盒。洗净的糌粑盒晾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陈泽光因生意繁忙出差在外,他的大儿子陈金焕告诉记者,陈家在解放前就开始进行铜器加工,是铜匠世家。陈泽光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手艺,从小耳濡目染,加之自身聪慧好学吃苦耐劳,造就了陈泽光超群技艺。1978年,陈泽光在家做了一些小件铜工艺品和藏区日常生活用品,怀揣全家一年从生产队领回的分红金36元人民币,沿着茶马古道,去到迪庆、四川甘孜州、阿坝州、青海玉树、西藏昌都、甘肃省等藏民居住地考察外地的市场需求和产品式样。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创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79年,趁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陈泽光申请注册了编号为“个字001”的个体私营企业营业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带领兄弟并招收了10多名工人,成立了“鹤庆县秀邑铜器加工厂”,开启了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先河。
如今,陈泽光家中每天有十几个人在进行铜器加工,加工的产品主要有水缸、面盆、糌粑盒、酥油壶、净水壶等,产品主要销往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在四川省昌都设有两个销售部,产品供不应求。所生产的铜产品经过特殊处理,不易变形和变色。全年陈泽光家的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
我们来到秀邑另一农户陈树生家中,一幢框架结构的三层楼房高大宽敞,装饰一新。陈树生于1963年生,他介绍说,自己加工铜器已有32年的历史,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外工作,小儿子在家继承他的手艺。打铜是力气活,小儿子已经结婚生子,陈树生准备让小儿子接他的班,将铜器加工的技艺传承下去。
据陈树生介绍,他家专门生产铜水缸,每天家中都要请五六个小工,父子二人加上设备,每年赚10万元不成问题。
现在的秀邑村,已经拥有40台气锤,10台压模机,全村从事铜业加工的农户有91户,从业人员176人,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良好局面。
在不断创新产品和诚实守信的理念倡导之下,秀邑铜匠将产品推向海内外市场的同时,也将大把的钞票赚了回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本社第二采访小组 韩海娥 张银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