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雄心成就非凡
作者:○张银奎 何永飞 发布时间:2014-02-08 10:43:24 点击率:98
恒心雄心成就非凡
——记大理金彩龙农作物余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灿兴
○张银奎 何永飞
很多人起初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跑着跑着,有的人就落到后面去了,有的人就直接退出了跑道,而有的人最终却冲向了成功,手捧耀眼的金杯。这里面有能力大小的差别,但更多的是态度和恒心的主观因素。李灿兴本来也只是一名小小的打工仔,但天性好学、懂得珍惜机会、富有进取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天地。
打工:积累无形资产
1996年,李灿兴离开故乡到遥远的深圳打工,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之前他在大理做过生意,卖鹤庆火腿,可觉得不尽如意,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认为,年轻的时候,不应该被困在一个小地方,应该到大城市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否则就会陷入平庸之中。他决定走出去搏一搏。
初到深圳,李灿兴看着茫茫人海和繁华的大都市,感到有些迷茫。可他相信,只要自己去努力,就一定能在这座城市里扎根。许多打工仔在城市里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觉得打工无非就是赚取那薄薄的几文钱,只要完成工作任务就行了,做好做坏,用心不用心都无关紧要,反正老板又不会关注到自己。而李灿兴就是不一样,他把打工当作提升自己的一次良好机会,因此,从来不会抱着应付的态度。
李灿兴原来在深圳的一个家具材料厂打工,没有专业技术的他只能做一名打杂人员,地位很低,可他自己并不感到自卑。人不懂不怕,最怕的是不懂还不学习。李灿兴明白自己的情况,所以他很珍惜机会,不懂的地方他就去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把每一项工作都认真做好。其实,每一个人只要肯付出,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回报。李灿兴所做的一切,主管领导和企业老板都看在眼里,没多久,他就得到了提拔,负责管理工作。
角色转变了,但李灿兴仍然保持原来的工作状态,不断地去开拓和进取。他把老板的厂子当作自己的厂子来对待。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厂子发展得特别好,特别快,蒸蒸日上,效益猛增。还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纷纷前来参观和学习。所有这些成绩,让他有一种自豪感。
谁都知道,帮别人打工,做得再好,终究是老板的,对自己来说,回报总是有限的。要说李灿兴全然不顾自己的得失,那也不尽然。李灿兴坦言,他帮老板做事是有目的的,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两块:有形的和无形的,在平常的工作中,由于跟老板走得比较近,会从老板身上学到很多经营上的东西,而这些无形的收入才是无限的财富。
创业:做出新的亮点
李灿兴在帮老板经营的过程中,总会提出很多新的见解和思路,想把厂子发展得更好。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动机是纯的,可老板有时并不理解他的良好用意。更让李灿兴感到失望的是,老板的人情味开始越来越淡,凡事只会为自己着想,而全然不顾员工。李灿兴心里想,老板也是从零开始,他能成功,自己也一定能成功,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自己已经具备了创业条件。于是,他就下定决心,离开了厂子,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
他在深圳相对偏远的地方找到了厂房,可要交10万元的押金。李灿兴一下子筹集不到那么多资金,而他又不想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就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找到厂房的老板,看能否通融一下,先让自己做起,然后再慢慢补交押金。通过交谈,对方被李灿兴的勇气和真诚感动,同意先让他做3个月,如果在这个时间之内把事做起来,那就按合同办事,否则李灿兴就得帮他打工。
之前李灿兴就在家具材料厂打工,且做过管理人员,对家具经营可谓轻车熟路,不到3个月,他创办的深圳红河木业贴面板厂就建起来了。李灿兴说:“这件事对自己的触动很大,要是当时厂房老板不对自己格外开恩,先把厂房拿给自己用,那一切都不可能实现。我由此懂得了感恩,后来我所做的捐资助学,就是因为感恩而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回报。”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人才济济,要想在深圳立足和发展,就得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他的工作很忙,但总会抽出时间去看书,还专门去进修和跟同行学习。就这样,不管是文化修养,还是人生境界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有力促进了自己事业的发展。
帮别人打工的滋味,李灿兴深有体会。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自己当老板,绝不会去刁难员工,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所以,自己创业后,他都一直把员工的冷暖挂在心上,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打折扣地落实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出台各种激励措施,就算员工犯错,他都是尽量地给予体谅和理解。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正因为李灿兴对员工好,所以很多员工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干活时非常用心和认真,使企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像李灿兴这样的家具材料厂,都是用废旧物来生产产品,属于环保型企业,但它受资源的限制,因此,发展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李灿兴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尽管利润薄,成本高,产品使用不是那么广,可他都沉下心来,把产品品质做好,使客户满意。起初,在深圳,像他这样的企业有五六家,可发展到今天,只剩下他一家,其他的都已销声匿迹,有的是因为场地被征收不得不关门,有的是因为经营遇到困境而败下阵。
李灿兴能走到最后,能一步步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其中并没有什么奥秘。谈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他说:“我只是在做事的时候有恒心、有计划,把自己身上的亮点用行动做出来而已。”
回乡:怀着感恩之心
人不管走多远,都难以割舍故土情结。离家的孩子,总会想家。李灿兴虽然身在深圳,可他心里始终牵挂着生他养他的鹤庆这片故土。
2009年,为了却心中的愿望,已经在深圳安家的李灿兴“狠心”丢下妻儿,把深圳的家具材料厂托付给别人来管理,回到鹤庆进行第二次创业。他说,在鹤庆创办的厂子,同样是废旧物利用,主要生产人造板和实木颗粒板,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当地农户把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而且政府也很支持他,这无疑增强了他办好企业的自信心。
创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很大的挑战性和风险性。李灿兴第一次在深圳创业时,他感觉压力特别大,怕失败,作为没有雄厚资金的农家子弟,一旦失败就很难翻身,很难再找到机会。但幸运之神似乎很眷顾李灿兴,第一次就让他获得了成功。按常理来说,他在深圳有创业经验,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次回到鹤庆第二次创业,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压力,至少身后还有一个企业在支撑,失败了还可以再来。但李灿兴说,事实恰恰相反,这次创业的压力比第一次还大,他怕做不好。他有这种顾虑,是因为他觉得如果不成功,或者没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他就愧对父老乡亲。
在鹤庆,这个行业还没有人做,可以说,整个市场都是李灿兴的。与深圳相比,他有更多的优越性。但深入了解,会发现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越发达的地方越便利,越落后的地方越难做。首先,产品销售的市场只能在昆明,远距离销售会增加成本;另外,当地没有专业人才,机器设备出点儿故障会求助无门,只能请外面的师傅来维修,导致时间成本也很高。除地域不占优势外,原材料的季节性限制也让李灿兴感到苦恼。为了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他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和奔忙状态。
不管环境有多艰难,李灿兴都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既然回来,既然选择,他就决定全身心地投入,把人生的第二部创业篇章书写好,更何况还有六七个股东跟自己站在同一条战壕里,跟自己携手奋进。当时,他们选择跟自己合伙办厂,就是觉得做这个事情很有意义。
目前,李灿兴在鹤庆创办的大理金彩龙农作物余料开发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且已成功生产出6万多张板子。更让人惊喜的是,已经有很多订单飞来,为李灿兴的第二次创业投射进了一道耀眼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