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老作协采风团赴鹤庆采风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05 15:59:09 点击率:151
省老作协采风团赴鹤庆采风记
○李永生
我们省老年写作协会滇西采风团的10位会员,在何会长的带领下,于今年6月3日晚从昆明乘火车,次日晨到达丽江古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采风、游览活动。
采风团6月6日上午到达鹤庆,先后参观了新华白族村、银器博物馆、鹤庆古城。
6日下午,全体成员参加了由鹤庆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省老作协县文艺界创作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在鹤庆县文广局办公楼的二楼会议室举行。参加创作经验交流会的有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广局、鹤庆通讯社等相关人员,加上我们采风团10人,共有20多人出席了交流会。
创作经验交流会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王灿雄代表县委宣传部致欢迎词。他在欢迎辞中说:“省老作协来宾们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许多好作品。我们县也涌现出许多位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今天在这里做个创作经验交流会,以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县对文学艺术创作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大力提倡,并有很好的奖励政策,为繁荣鹤庆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请省老作协的作家、诗人也为我们县的文化建设传授宝贵经验,给予大力支持。”
县文联原主席田遇春在随后的发言中说:“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77部著名文学作品是鹤庆人创作的。鹤庆县文联自成立以来已有10周年了,创办的会刊《鹤庆》至今已出版了20多期。另外,鹤庆的文学爱好者也出版了许多个人专辑。”最后,他说:“希望省老作协的作家们多多赐稿和给予传经送宝,为繁荣鹤庆文化积极出谋划策。”
省老作协会长何锡寿代表采风团发言。他说:“我们省老作协于1994年在云南老年大学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了。我们的会员中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还有些是八十岁以上的老大哥老大姐。我们这次到滇西采风,到鹤庆来的有10人。我们的会员虽然老,还有一股子‘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我们当中有一位田湘云大姐,今年已90岁了,她原是昆明自行车厂的工人,文化不高,退休后她就到云南老年大学学习写作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是天冷天热,刮风下雨,还是疾病缠身,她都按时到校上课。她不会写文章,在老师和学友们的帮助下写出了好些文章。在她90岁生日前夕的2012年,我们老作协的编辑们把她的文稿收集起来,从她的400多篇文章中选出100多篇编辑出版成《如是年华》。她还在新书出版的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年龄最大的新党员。她的事迹,《春城晚报》、《云南老年报》和云南电视台都作了报道。”
随后,作为省老作协理事的我在发言中说:“鹤庆是我的故乡,今天重回故里,感慨良多。我是1958年到昆明机床厂参加工作的,1993年退休后,我进入了省老年大学学习文学创作,并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小文章。我一直思念着故乡,关心着故乡的发展变化。曾蒙县文联和《鹤庆报》的厚爱,我曾在《鹤庆报》、《鹤庆》杂志、《鹤庆散文选》上发表过30多篇散文、小诗。国庆60周年时,我写的散文《我回故乡的路》还获得“国庆征文”二等奖。”最后我说:“我送一副对联‘无能留下传世作,有意写出心中言’给大家。”
交流会上,周一康、张皖珍、王敏、王生龙、田遇丰、王宏志、王金灿、韩海娥等人也相继发了言。
最后,何锡寿代表省老作协会向县委宣传部和鹤庆县文联赠送了《金色的秋天》、《枫叶》、《如是年华》、《人海拾贝》等书籍。鹤庆作家田遇春、王金灿、梁波等也给我们赠送了他们的佳作《行走山水间》、《草海边》、《鹤川纵话》等。鹤庆通讯社、鹤庆县文联还给我们赠送了《鹤庆新闻通讯》、《鹤庆》等书刊。
次日清晨,天灰蒙蒙的,还下起了小雨。我送何锡寿会长等9位采风团成员到鹤庆火车站,他们上了开往大理的火车后,也结束了在鹤庆的采风游览活动。而之后,我开始了在故乡的探亲访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