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品牌农业————对加快鹤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李福才 发布时间:2012-12-30 13:33:22 点击率:30
今年,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结合县情实际,我县要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努力走出一条有鹤庆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打牢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产业布局突出以骨干水源、农田排灌、土地整治、通村公路、机耕道路、生产设施、流通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以“爱心水窖”建设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做优基地。鹤庆地势海拔高差大,有坝区、山区、热区,具有发展多种特色产业的条件。为此,应着力培植八类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一是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做强水稻、玉米、大麦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25万亩,年产粮食13万吨以上,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巩固松桂、六合、西邑烤烟种植和黄坪、龙开口白肋烟种植为重点的烟叶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收购优质烟叶12万担以上、烟农收入1.3亿元以上,使山区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三是继续推进山区泡核桃种植为重点的木本油料和林产品加工业,核心在于加强对已种植的核桃基地的管理,促进核桃产业早出效益。四是按照“山区牛羊坝区猪”的区域布局,着力发展以生猪、奶牛、肉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并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壮大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传统产业,力争实现年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牛羊5万头(只)以上,生产鲜牛奶1万吨以上。五是继续推进以坝区和漾弓江沿岸蚕桑种植、鲜茧加工为重点的蚕桑产业,着力在丰产桑园建设和养蚕培训上下功夫,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在黄坪、龙开口适宜区发展鲜食葡萄、柑桔为主的特色水果业。七是在马厂、新峰、安乐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薯类产业,逐步探索在适宜区域发展稻草覆盖免耕早春马铃薯种植。八是在坝区发展玫瑰为主的特色花卉产业。此外,还可以在黄坪地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和在马厂发展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
三、做强龙头。按照“择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辐射带动农户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的作用。当前,我县的烟草龙头企业已较为规范,着重要扶强茧丝公司,新发展肉类、水果、花卉深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四、创新机制。要不断创新发展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市场竞争力强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承包土地、林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林地向专业大户、种植企业流转,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要加快规划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现代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鼓励发展农业物流企业,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三是要鼓励生产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原产地认证和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打造农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努力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培育产业、提升产业。四是要围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对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五是要加快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六是要围绕加快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分散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辅导、农资供应等系列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七是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八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地区,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当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农作物不仅受地形的局限,而且受气候的影响,在产出方面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各地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要特别重视农作物品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品种,要进行必要的试验示范,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很多特色农产品都属于非必需品,其消费者群体和消费规模有限,所以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极易因价格波动而受到冲击,这就需要格外注意防范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期货市场,成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措施予以缓解。三是当农产品产销不稳定时,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试验示范风险评估机制、种植风险补偿机制等,从而实现有效规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潜在风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一、打牢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产业布局突出以骨干水源、农田排灌、土地整治、通村公路、机耕道路、生产设施、流通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以“爱心水窖”建设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做优基地。鹤庆地势海拔高差大,有坝区、山区、热区,具有发展多种特色产业的条件。为此,应着力培植八类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一是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做强水稻、玉米、大麦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25万亩,年产粮食13万吨以上,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巩固松桂、六合、西邑烤烟种植和黄坪、龙开口白肋烟种植为重点的烟叶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收购优质烟叶12万担以上、烟农收入1.3亿元以上,使山区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三是继续推进山区泡核桃种植为重点的木本油料和林产品加工业,核心在于加强对已种植的核桃基地的管理,促进核桃产业早出效益。四是按照“山区牛羊坝区猪”的区域布局,着力发展以生猪、奶牛、肉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并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壮大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传统产业,力争实现年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牛羊5万头(只)以上,生产鲜牛奶1万吨以上。五是继续推进以坝区和漾弓江沿岸蚕桑种植、鲜茧加工为重点的蚕桑产业,着力在丰产桑园建设和养蚕培训上下功夫,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在黄坪、龙开口适宜区发展鲜食葡萄、柑桔为主的特色水果业。七是在马厂、新峰、安乐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薯类产业,逐步探索在适宜区域发展稻草覆盖免耕早春马铃薯种植。八是在坝区发展玫瑰为主的特色花卉产业。此外,还可以在黄坪地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和在马厂发展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
三、做强龙头。按照“择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辐射带动农户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面的作用。当前,我县的烟草龙头企业已较为规范,着重要扶强茧丝公司,新发展肉类、水果、花卉深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四、创新机制。要不断创新发展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市场竞争力强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承包土地、林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林地向专业大户、种植企业流转,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要加快规划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现代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鼓励发展农业物流企业,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三是要鼓励生产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原产地认证和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打造农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努力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培育产业、提升产业。四是要围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对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五是要加快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六是要围绕加快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分散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辅导、农资供应等系列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七是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八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地区,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当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农作物不仅受地形的局限,而且受气候的影响,在产出方面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各地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要特别重视农作物品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品种,要进行必要的试验示范,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很多特色农产品都属于非必需品,其消费者群体和消费规模有限,所以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极易因价格波动而受到冲击,这就需要格外注意防范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期货市场,成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措施予以缓解。三是当农产品产销不稳定时,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试验示范风险评估机制、种植风险补偿机制等,从而实现有效规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潜在风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