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2 11:13:20 点击率:55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从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了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认为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杨善洲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在新农村建设中锤炼政治品质。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甘愿放弃退休后的优越生活,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二、学习杨善洲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公仆情怀。
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宗旨。杨善洲出身贫寒农民家庭,挨过饿,受过冻,所以知群众饥饱冷暖,懂群众疾苦,晓群众心声,因而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志向,有着踏实苦干的品行修养。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成长起来的党的干部,他的思想深深的受到了党的先进文化的洗礼和时代潮流的影响,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成为他人生的崇高理想;跟着党走,一切听党指挥,成为他人生的永恒信条;努力干事业、求发展、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为他人生的执著追求。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中就是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无愧于人民的“公仆”。
三、学习杨善洲兑现承诺,履职尽责,在新农村建设中改进工作作风。
“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这句话是他在退休前讲的,为了兑现承诺,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和政府下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怀和重视,是一项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每名共产党员最明确、最具体的要求。杨书记的闪光点很多,从立身做人到从政为官,从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到干部队伍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有诸多借鉴之处。作为新农村建设队伍的一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克己奉公,多做奉献,回报社会,服务群众。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朋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素质,充实精神生活,为创建和谐新农村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四、学习杨善洲艰苦朴素、苦干实干,在新农村建设中求真务实、为民解忧。
杨善洲同志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时常是头戴草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俭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将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解决在实际中。为建设和谐、幸福、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五、学习杨善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懈追求、精益求精。
杨善洲盛年时期,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婉言谢绝省委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兑现“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的诺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无论是在机关单位工作还是在农村工作,都要做到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学习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指导员要立足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懈努力。
西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 罗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