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天下·鹤庆
作者:要 云 发布时间:2013-02-21 09:55:37 点击率:17
银耀天下·鹤庆
○ 要 云/文 奚锡钧/图
鹤庆在剑川之东,丽江之南,处于纳西与白族两个民族的分界处,古之是,今亦然。
从《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样一段,徐霞客从丽江到剑川,原本想舍去鹤庆,选小道直达,但是被劝阻,使他有了一个认识鹤庆的机会。
徐霞客先到邱塘关,再过沧浪卫,一路跋山涉水,到了七和哨,这是丽江木家土司管辖的南界。所谓哨,在木氏地界,不只是军事单位,还是边检站兼税务所。过了七和哨,就是流官管辖的天下 ,丽江跟来的人回去了,徐霞客独自前行。过午,到一个叫“冯密”的地方,歇息于在鸡足山认识的一位陈生家。就此,开始了鹤庆之游。
徐霞客在鹤庆第一天,在陈生的陪同下,看了笔架峰。第二天,游了香米龙潭和青玄洞,还想看看黑龙潭,因为不顺路,只好作罢。没看到黑龙潭,就只香米龙潭,也给徐霞客留下深刻印象。“其潭大数十亩,渊然澄碧。盖即平岗之脊,东向南环,与西山挟潭于中,止西南通一峡容水去”,“东瞰澄波,西悬倒壁,洞流漱其下,崖树络其上,幽趣萦人,不暇他顾”。出了香水龙潭,再往南走,走一段,看见一个潭,走一段,又一个潭,才知道,鹤庆的潭,太多,看不过来。在鹤庆城再住一天,接着往西,到剑川,这一路,饱览鹤庆景色。潭水,江水,溪谷,深峡,村庄,徐霞客印象最深的,是鹤庆到处都是潭。
潭多,是鹤庆特点,所谓潭,无来水,泉自溢之,也称泉潭。潭多,说明泉多。大理一个蝴蝶泉,搞得满世界都知道,但是鹤庆的潭,比蝴蝶泉大得多,美得多,可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没有人为了看泉潭,特意跑到鹤庆的。鹤庆自己宣传,主题词是五句话:泉潭之乡、鱼米之乡、兰花之乡、茶马古道文化重镇、银器文化之乡。
现在鹤庆的旅游都集中到了一点,银器文化之乡。走大理丽江线的游客,到鹤庆,也都是看一个点,中国银器之乡新华村。鹤庆旅游的亮点,就是这个新华村。
从众,我们到鹤庆,也一头扎进新华村,看银器。到了新华村,才知道,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新华村,说是一个村,其实已经建成一个集泉潭风光、民风民俗、民居文化为一体的大博物馆。到鹤庆的人,要看泉潭,看田园,看民族服饰,看民居村落,到了新华村,一应俱全。新华村,就是一个缩小了的鹤庆。但是,新华村最值得一看的,当然是银器文化,新华村有中国唯一一个银器博物馆。放大了说,整个村庄,就是一个银器加工的作坊群,一个完整的生产链,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新华村在鹤庆县城北边,七八里地,距丽江机场也很近,二十多里。西面是山,凤凰山,村子就建在山坡下。这个村,原名石寨子,徐霞客想看却没看到的黑龙潭,就在这个石寨子。当年徐霞客真应该到此一游,因为在徐霞客到鹤庆的时候,石寨子已经是名闻西南的银器加工基地。现在形容新华村的银器产业,叫“小锤敲过一千年”,那么徐霞客到鹤庆的时候,小锤至少已经敲过六百年。可惜机会错过,《徐霞客游记》中,少了一篇“鹤庆银器记”。
做一个旅游区,新华村够格。一边是山,一边是水,村子的东面,是一处湿地,两千多亩,水草杂生,水鸟群集。两个潭在村子里,像两只眼睛,一个黑龙潭,一个星子潭,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潭水外溢,形成小溪,绕村而过。常常看见身着白族服装的村姑临水洗涮,蓝天白云,清水溪流,妖娆村姑,和三房一照壁的白墙青瓦,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图。到新华村旅游的游客,身处最典型的白族村落,却常有恍如江南的感觉。
新华村旅游,除了看景,最重要的是看银。全村除少数人种地,绝大多数人从事一个行业,打制银器。新华村有两多,第一多,打银的人比种地的人多,全村一千多户,八百户银匠;第二多,在外打银的人比在村里的人多,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乃至西宁、呼和浩特,银饰品加工的半壁江山,为石寨子银匠所有。苗族是喜好银饰品的民族,但是中国最大的银器加工中心,不在苗族地区,却在白族集居的云南鹤庆。一个新华村,有两个名号,都是国家授予的,“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小小一个村,有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一 人,有各级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好几人。寻遍全国,仅此一村。明代以来,石寨子的银器工艺,在丽江、迪庆乃至藏区各地,西康、卫藏、青海,已经有盛名。出自石寨子的刀鞘、酒具、碗筷、头饰、手镯、戒指,已经风靡诸地。造就这个辉煌的,如果简单看,是一把小锤,一个木墩,几把錾子,可真正创造者,却是人,比如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寸发标。这位在拉萨创出名气的大师,可给白族民间艺术增了光。
游客到新华村,主景点是银器博物馆,也是开眼界的地方。别看是一个村级博物馆,可是够规模,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展出的各代银器两千多件,佛教的法器、佛像,日用的茶具、酒具,还有各种用于摆设的工艺品,笔筒、挂盘。最大的特点,是浓郁的民族风格。藏、蒙民族的帽子、腰带、靴子,甚至马鞍马镫上的银饰,应有尽有,不但有银饰,还有铜嵌银,银嵌金,镶宝石,镶珍珠,镶牛骨,一件一款。因为都是手工打制。精美程度无与伦比,游客到此,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请匠人设计打制,可华美,可简约,用广东人的话,丰俭由人,即便是一只勺,也能做到精美过人。就是不买,看看,也是一种享受,走遍全国,在此开眼。仅此,看一看,没白来。
进新华村,有迎宾小姐,白族,但是小姐的服装与头饰,与大理的风花雪月大不相同,蓝布搭顶,白布围边,当腰还围一条红,名蓝天白云。想,鹤庆地处白族与纳西之间,有不同的民俗特征,自然。服饰不同,饮食亦稍有差别,是不是南诏遗风,不得而知。想,洱源风花雪月,鹤庆蓝天白云,近在咫尺,风云变幻,民族风俗,多样如此,多走走,多看看,多长见识,旅游之妙也。
云南有一句民谣,流传很广,“丽江粑粑鹤庆酒,到了弥渡不想走”。鹤庆的酒能入其中,显见是很荣耀的。常言道,贵酒云烟,说的是云南无好酒,能说得出口,也就是鹤庆乾酒。到鹤庆,看完银器,看完泉潭,吃顿饭,喝点酒,到哪吃哪,到鹤庆,享受鹤庆美食。
到鹤庆,不吃鱼,不吃乳,吃肉。鹤庆人吃肉,不像剑川,白肉红肉酥肉千张肉,而是把肉做出花样再吃。鹤庆的肉制品,有传统,有名气,有几样在云南名气很响。第一是鹤庆圆腿,第二是鹤庆猪肝鲊,第三是鹤庆吹肝,第四是鹤庆肉灌肠。之所以都冠鹤庆之名,是因为其它地方也有这东西,但是鹤庆所出者,无论制法、口味还是精致程度,都要高一筹。到鹤庆,可以尝个新鲜,也可以买一点,带回家慢慢品尝。
火腿,在云南,不少地方都有,最有名的是宣威火腿,省内称宣腿,出省叫云腿。云腿与金腿、安福火腿一脉相承,是火腿正宗。这些腿,腌制过程中,都用硝。鹤庆圆腿,也叫火腿,但最大的不同,第一是腌制中,不用硝,主要的调料,是盐和酒。这腿,便介于火腿、腊肉、风干肉之间,变成特殊品种。第二是鹤庆圆腿,不是作坊产品,不在商场售卖,而如同腌菜,在农村,家家可做,家家都做。制作过程中将小腿弯曲,呈圆形,故称圆腿。鹤庆人家,待客宴席上,是绝对少不了圆腿的。过年,桌子上没有鱼虾可以,没有圆腿,不可思议。鹤庆圆腿与一般火腿吃法相同,蒸煮炖均可,片丝丁皆宜,凉吃热吃,任君之便。与圆腿同时做的,往往还有肉灌肠,制作火腿剩下的肉丁肉末,调料一拌灌做肉肠。鹤庆肉灌肠用红曲,加上花椒、草果之类调味,别有风味。
鹤庆猪肝鲊,是云南诸鲊中的精品。云南各地均有鲊,这鲊,介于发酵类的咸菜与咸肉之间,最常见的是萝卜鲊,茄子鲊。用猪肝做鲊,少,所以鹤庆猪肝鲊在大理州,是鲊中精品。说是猪肝鲊,其实包含了肠肚在内。杀猪,将猪肝、肠、肚煮至半熟,切丁,与辣子、花椒、茴香、盐巴与白酒拌匀入坛,发酵三各月到半年,即成鲊,可直接当下酒菜,也可与豆腐、蔬菜蒸食下饭。鹤庆人不但用猪肝做鲊,还做吹肝。云南吹肝有两个地方当做名小吃,除了鹤庆,还有弥渡。做法大致相当,都是杀猪后,将鲜肝吹涨,再用酒与调料拌匀,涂抹至肝面,慢慢晾干,吃时取下,慢火煨熟,切片打蘸水,是极好的下酒菜。
走鹤庆,走到新华村,已经到了大理北界,再往北,就是丽江。吃饱喝足,好好休息,明天,上丽江,看大研古镇,游束河古镇,攀玉龙雪山,往西,还有长路。
○ 要 云/文 奚锡钧/图
鹤庆在剑川之东,丽江之南,处于纳西与白族两个民族的分界处,古之是,今亦然。
从《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样一段,徐霞客从丽江到剑川,原本想舍去鹤庆,选小道直达,但是被劝阻,使他有了一个认识鹤庆的机会。
徐霞客先到邱塘关,再过沧浪卫,一路跋山涉水,到了七和哨,这是丽江木家土司管辖的南界。所谓哨,在木氏地界,不只是军事单位,还是边检站兼税务所。过了七和哨,就是流官管辖的天下 ,丽江跟来的人回去了,徐霞客独自前行。过午,到一个叫“冯密”的地方,歇息于在鸡足山认识的一位陈生家。就此,开始了鹤庆之游。
徐霞客在鹤庆第一天,在陈生的陪同下,看了笔架峰。第二天,游了香米龙潭和青玄洞,还想看看黑龙潭,因为不顺路,只好作罢。没看到黑龙潭,就只香米龙潭,也给徐霞客留下深刻印象。“其潭大数十亩,渊然澄碧。盖即平岗之脊,东向南环,与西山挟潭于中,止西南通一峡容水去”,“东瞰澄波,西悬倒壁,洞流漱其下,崖树络其上,幽趣萦人,不暇他顾”。出了香水龙潭,再往南走,走一段,看见一个潭,走一段,又一个潭,才知道,鹤庆的潭,太多,看不过来。在鹤庆城再住一天,接着往西,到剑川,这一路,饱览鹤庆景色。潭水,江水,溪谷,深峡,村庄,徐霞客印象最深的,是鹤庆到处都是潭。
潭多,是鹤庆特点,所谓潭,无来水,泉自溢之,也称泉潭。潭多,说明泉多。大理一个蝴蝶泉,搞得满世界都知道,但是鹤庆的潭,比蝴蝶泉大得多,美得多,可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没有人为了看泉潭,特意跑到鹤庆的。鹤庆自己宣传,主题词是五句话:泉潭之乡、鱼米之乡、兰花之乡、茶马古道文化重镇、银器文化之乡。
现在鹤庆的旅游都集中到了一点,银器文化之乡。走大理丽江线的游客,到鹤庆,也都是看一个点,中国银器之乡新华村。鹤庆旅游的亮点,就是这个新华村。
从众,我们到鹤庆,也一头扎进新华村,看银器。到了新华村,才知道,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新华村,说是一个村,其实已经建成一个集泉潭风光、民风民俗、民居文化为一体的大博物馆。到鹤庆的人,要看泉潭,看田园,看民族服饰,看民居村落,到了新华村,一应俱全。新华村,就是一个缩小了的鹤庆。但是,新华村最值得一看的,当然是银器文化,新华村有中国唯一一个银器博物馆。放大了说,整个村庄,就是一个银器加工的作坊群,一个完整的生产链,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新华村在鹤庆县城北边,七八里地,距丽江机场也很近,二十多里。西面是山,凤凰山,村子就建在山坡下。这个村,原名石寨子,徐霞客想看却没看到的黑龙潭,就在这个石寨子。当年徐霞客真应该到此一游,因为在徐霞客到鹤庆的时候,石寨子已经是名闻西南的银器加工基地。现在形容新华村的银器产业,叫“小锤敲过一千年”,那么徐霞客到鹤庆的时候,小锤至少已经敲过六百年。可惜机会错过,《徐霞客游记》中,少了一篇“鹤庆银器记”。
做一个旅游区,新华村够格。一边是山,一边是水,村子的东面,是一处湿地,两千多亩,水草杂生,水鸟群集。两个潭在村子里,像两只眼睛,一个黑龙潭,一个星子潭,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潭水外溢,形成小溪,绕村而过。常常看见身着白族服装的村姑临水洗涮,蓝天白云,清水溪流,妖娆村姑,和三房一照壁的白墙青瓦,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图。到新华村旅游的游客,身处最典型的白族村落,却常有恍如江南的感觉。
新华村旅游,除了看景,最重要的是看银。全村除少数人种地,绝大多数人从事一个行业,打制银器。新华村有两多,第一多,打银的人比种地的人多,全村一千多户,八百户银匠;第二多,在外打银的人比在村里的人多,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乃至西宁、呼和浩特,银饰品加工的半壁江山,为石寨子银匠所有。苗族是喜好银饰品的民族,但是中国最大的银器加工中心,不在苗族地区,却在白族集居的云南鹤庆。一个新华村,有两个名号,都是国家授予的,“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小小一个村,有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一 人,有各级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好几人。寻遍全国,仅此一村。明代以来,石寨子的银器工艺,在丽江、迪庆乃至藏区各地,西康、卫藏、青海,已经有盛名。出自石寨子的刀鞘、酒具、碗筷、头饰、手镯、戒指,已经风靡诸地。造就这个辉煌的,如果简单看,是一把小锤,一个木墩,几把錾子,可真正创造者,却是人,比如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寸发标。这位在拉萨创出名气的大师,可给白族民间艺术增了光。
游客到新华村,主景点是银器博物馆,也是开眼界的地方。别看是一个村级博物馆,可是够规模,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展出的各代银器两千多件,佛教的法器、佛像,日用的茶具、酒具,还有各种用于摆设的工艺品,笔筒、挂盘。最大的特点,是浓郁的民族风格。藏、蒙民族的帽子、腰带、靴子,甚至马鞍马镫上的银饰,应有尽有,不但有银饰,还有铜嵌银,银嵌金,镶宝石,镶珍珠,镶牛骨,一件一款。因为都是手工打制。精美程度无与伦比,游客到此,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请匠人设计打制,可华美,可简约,用广东人的话,丰俭由人,即便是一只勺,也能做到精美过人。就是不买,看看,也是一种享受,走遍全国,在此开眼。仅此,看一看,没白来。
进新华村,有迎宾小姐,白族,但是小姐的服装与头饰,与大理的风花雪月大不相同,蓝布搭顶,白布围边,当腰还围一条红,名蓝天白云。想,鹤庆地处白族与纳西之间,有不同的民俗特征,自然。服饰不同,饮食亦稍有差别,是不是南诏遗风,不得而知。想,洱源风花雪月,鹤庆蓝天白云,近在咫尺,风云变幻,民族风俗,多样如此,多走走,多看看,多长见识,旅游之妙也。
云南有一句民谣,流传很广,“丽江粑粑鹤庆酒,到了弥渡不想走”。鹤庆的酒能入其中,显见是很荣耀的。常言道,贵酒云烟,说的是云南无好酒,能说得出口,也就是鹤庆乾酒。到鹤庆,看完银器,看完泉潭,吃顿饭,喝点酒,到哪吃哪,到鹤庆,享受鹤庆美食。
到鹤庆,不吃鱼,不吃乳,吃肉。鹤庆人吃肉,不像剑川,白肉红肉酥肉千张肉,而是把肉做出花样再吃。鹤庆的肉制品,有传统,有名气,有几样在云南名气很响。第一是鹤庆圆腿,第二是鹤庆猪肝鲊,第三是鹤庆吹肝,第四是鹤庆肉灌肠。之所以都冠鹤庆之名,是因为其它地方也有这东西,但是鹤庆所出者,无论制法、口味还是精致程度,都要高一筹。到鹤庆,可以尝个新鲜,也可以买一点,带回家慢慢品尝。
火腿,在云南,不少地方都有,最有名的是宣威火腿,省内称宣腿,出省叫云腿。云腿与金腿、安福火腿一脉相承,是火腿正宗。这些腿,腌制过程中,都用硝。鹤庆圆腿,也叫火腿,但最大的不同,第一是腌制中,不用硝,主要的调料,是盐和酒。这腿,便介于火腿、腊肉、风干肉之间,变成特殊品种。第二是鹤庆圆腿,不是作坊产品,不在商场售卖,而如同腌菜,在农村,家家可做,家家都做。制作过程中将小腿弯曲,呈圆形,故称圆腿。鹤庆人家,待客宴席上,是绝对少不了圆腿的。过年,桌子上没有鱼虾可以,没有圆腿,不可思议。鹤庆圆腿与一般火腿吃法相同,蒸煮炖均可,片丝丁皆宜,凉吃热吃,任君之便。与圆腿同时做的,往往还有肉灌肠,制作火腿剩下的肉丁肉末,调料一拌灌做肉肠。鹤庆肉灌肠用红曲,加上花椒、草果之类调味,别有风味。
鹤庆猪肝鲊,是云南诸鲊中的精品。云南各地均有鲊,这鲊,介于发酵类的咸菜与咸肉之间,最常见的是萝卜鲊,茄子鲊。用猪肝做鲊,少,所以鹤庆猪肝鲊在大理州,是鲊中精品。说是猪肝鲊,其实包含了肠肚在内。杀猪,将猪肝、肠、肚煮至半熟,切丁,与辣子、花椒、茴香、盐巴与白酒拌匀入坛,发酵三各月到半年,即成鲊,可直接当下酒菜,也可与豆腐、蔬菜蒸食下饭。鹤庆人不但用猪肝做鲊,还做吹肝。云南吹肝有两个地方当做名小吃,除了鹤庆,还有弥渡。做法大致相当,都是杀猪后,将鲜肝吹涨,再用酒与调料拌匀,涂抹至肝面,慢慢晾干,吃时取下,慢火煨熟,切片打蘸水,是极好的下酒菜。
走鹤庆,走到新华村,已经到了大理北界,再往北,就是丽江。吃饱喝足,好好休息,明天,上丽江,看大研古镇,游束河古镇,攀玉龙雪山,往西,还有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