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力小村四支女子服务队顶起和谐家园“一片天”
作者:谭德柱 发布时间:2011-09-30 10:42:38 点击率:42
——弥渡县苴力镇苴力村委会苴力小村创先争优侧记
在弥渡县苴力镇苴力村委会苴力小村,活跃着这样一群妇女,他们时而走家串户调解纠纷,时而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收种庄稼,时而教育孩子读书认字﹍﹍村里人都风趣的说她们“这些婆娘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时间长了,村里人还根据她们日常所做的工作,给她们依次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女子文艺队、女子调解队、女子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队和女子家政服务队。正是这四支女子队伍的不懈努力,使该村实现了连续5年无邪教、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正常上访、无吸毒、无斗殴、无离异、无不赡养老人情况出现,该村成为了弥渡县名副其实的民富村美、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的“先进平安村”。
苴力小村全村有122户、484人。由于该村紧靠着苴力集镇,连接着214国道,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村里近90%以上的男性青壮劳力都外出经商或务工,一栋栋、一排排的新式别致的小洋楼就是该村人民勤劳、智慧的证明。沿着两排清翠的绿荫,听着叮咚的溪水,走进苴力小村,整洁的巷道、明亮的窗户以及不远处嬉笑追打玩耍的儿童和自娱自乐的老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富足、安定的美好景象。
如此之大的村庄,没有青壮年男,仅靠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能有干净和谐的环境,凭什么呢?该村党支部书记白秀芹一语道破天机,“凭的就是我们村的女子文艺队、女子调解队、女子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队和女子家政服务队,这四支队伍就是我们村干好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和保证。”回答得那么干脆、那么自信。
据她介绍,苴力小村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党支部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不断创新活动方式,精心打造活动载体,结合村里留守老人、儿童较多、无人照顾等实际,成立女子文艺队、女子调解队、女子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队和女子家政服务队四支队伍,党员带头,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纠纷调解、扶贫济困等工作,营造和谐稳定良好氛围。
俗话说 “好不过牙齿和嘴唇,它们也会有相互磕碰的时候”,无论哪个家庭,还是左邻右舍总难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苴力小村也不例外,经常会有一家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因为一点小利益产生摩擦,稍微处理不好还会升级。苴力小村女子调解队就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经常到家里聊聊家常,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考虑;有什么事都召集大家一起做一起分享,有什么好吃的相互召唤,有时为化解干戈还稍无声息的贴上点钱物,请纠纷双方在一起沟通沟通,时间久了,心里的疙瘩也就解了。正是因为有了女子调解队对村里家庭和邻里纠纷矛盾的及时有效调解,苴力小村里才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村委会的良好局面。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苴力小村女子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队和女子家政服务队在各级妇联、关工委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努力为村里特殊群体办实事、做好事。无论是春耕夏锄、秋收冬藏还是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女子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队和女子家政服务队都会在最需要的时间显现身手,受到帮扶救助的石忠贞老人就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82岁高龄的石忠贞老人由于儿子智力障碍,家庭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是党员李彩芹带领阳会兰、李荣花、普秀芬等队员长期到她家做农活、病情护理,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为她家办理了农村低保,把老人照顾得那叫一个舒服。老人见人就说,“她们天天关心我、照顾我,我很感激她们,我就喜欢这样的人,党员就是好样的”,还不时举起大拇指。
女子文艺队自谱自写、自导自演了《小河淌水》、《唱响锁云》、《春暖农家》、《贫困乡村换新颜》、《红红的日子》、《平安创建到农家》等花灯歌曲,歌词内容丰富、脍炙人口、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充分利用农闲、三八节、建党节、国庆节等时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表演形式,宣传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法律法规知识、新农村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新农合政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孝老爱亲风尚,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和发动群众,深受群众喜爱。
在此基础上,这四只队伍还利用每个学年的两个学期,组织回村度假的大中专学生,对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初高中学生和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知识辅导,用村里孩子身边活生生的教材激励教育孩子们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