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载体 方能走活群众路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9 14:02:13 点击率:79
选准载体 方能走活群众路线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活动载体选不准,就难以把握活动的总要求,容易把“好经念歪”,让活动变成偏离主题、脱离实际的空对空、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因此,选好和用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载体,是防御教育实践活动陷入空对空、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利器”。要选准载体,真正走活群众路线,还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走群众路线”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积极探索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把群众路线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要以解决热难点问题为载体。载体是活动取得实际成效的媒介,其作用是将教育活动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让教育活动发挥其促进中心工作落实、解决突出问题的作用,因而可以将中心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关键点、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载体来抓。“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查其疾苦”。要促使我们的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握群众所忧所盼,解决群众所需所急,着力做到“群众的难处我了解、群众的呼声我理解、群众的要求我解决”。只有下力气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完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的历史使命。
三是要以转变干部作风为载体。从中央八项规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都反复强调了改进作风这一关键。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把改进作风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要求,坚决遏制住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要把改进作风作为重要切入口,以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来衡量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以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行惠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通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切实提升和保障群众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