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唱好“四步曲”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9 13:58:04 点击率:65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四风”问题,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应该着力唱好“四步曲”。
一步曲:抓牢“传家宝”,让党员干部“照镜子”
以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为主的宗旨意识是党的“传家宝”,要牢牢抓住这一“传家宝”,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常“照镜子”,既要照工作,又要照思想,既要照成绩,又要照缺点,通过检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看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宗旨意识是否牢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履行党员义务是否积极。群众是我们的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镜子里面反射出党员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干出的成绩和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党员干部要用好群众这面镜子,经常照一照、看一看,找准自己的位置,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完善自己,尽自己所能为群众服务,给群众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到自觉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二步曲:用好群众“慧眼”,为党员干部“正衣冠”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只有群众一致称赞的党员干部,才是好党员、好干部。要让党员干部真正融入基层,争做为民服务的表率。一要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扎根基层深入调研,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用最亲切的态度、最朴素的语言面对面地与群众沟通交流,用心倾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用最果断的决策、最有效的招法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起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二要群众利益为先。温加宝总理说过:“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做工作和决策时,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和决策的衡量标准。三要建立完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实行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机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得怎么样,是不是真正为百姓带来了实惠,群众最有体会,必须由群众说了算。
三步曲:盯紧廉洁“底线”,让党员干部“洗洗澡”
“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做人、廉洁为官,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操守。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应该多给自己的思想“洗洗澡”,坚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一是守住“底线”。“清正出形象,廉洁出威信”,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同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二是抵制诱惑。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心无欲则人清廉,党员干部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操守,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三要公正无私。“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和普通干部不同,其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清正廉洁方面作好表率。
四步曲:扯紧作风“红线”,为党员干部“治治病”
作风是精神状态的表现,具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作风。中央“八项规定”可以称得上是不正之风病毒的“消毒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扯紧作风“红线”,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认真总结以往群众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的问题;解决敷衍塞责、失时误事、耍特权、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的问题;解决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干事创业劲头不足,遇事被动应付的问题;解决对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决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问题;解决接待应酬过多过滥等问题。对工作平庸、能力差、作风漂浮、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干部坚决淘汰,对工作实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