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引领弥渡文体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雷波 发布时间:2011-08-22 11:17:17 点击率:78
创先争优引领弥渡文体事业科学发展
创先争优活动中,弥渡县认真开展以“唱响小河淌水,做精花灯品牌,抓好全民健身,培养体育苗子”为主题,以抢抓机遇建阵地、注重基层抓队伍、专业剧团出精品、群众文化见质量,全民健身上台阶为载体的系列实践活动,引领全县文体事业科学发展。
项目推动,围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先争优。紧紧围绕全县投资拉动,项目推动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切实加快全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3万元建成红岩、牛街和寅街3个全国三级站规模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点投资35万元的弥城文化站、苴力文化站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投资20万元改造县会务中心灯光,投资30万元配置乡镇文化站音响器材设备,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全县文化系统总体条件简陋、设施设备落后、工作开展困难的状况。投资70万元对全县35家农家书屋配置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制品,解决群众看书难题。争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金108万元,建成以县图书馆为中心、7个乡镇文化站为基层站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并以标准化绿色网吧形式免费向公众开放。争取国家文物局480万元资金对南诏铁柱庙进行三期修缮。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三期工程正在推进实施,使弥渡县一跃成为全省在文物保护方面投入资金最大的县份之一。
上下互动,围绕群文工作创先争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聘请省艺术学院和省艺术职业学院的专业教师,按“菜单式”选择确定课题,对全县的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并挑选年纪轻,有上进心,素质好的专业人员到省花灯团跟团锻炼和外出学习,不断提高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全年累计举办基层培训56期,参加培训对象4000多人次。采取“借船出海,借台唱戏”的方式,在成功打造精品花灯大戏《正月十五闹花灯》取得全省新农村文艺汇演一等奖、全省新剧目展演金奖和弥渡花灯剧团评为全省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州只有两家)骄人成绩的基础上,邀请国家一级编导、舞美、音乐制作人和省级花灯艺术名人前来弥渡采风和策划,从多个题材中选定了《山村医生》作为创作剧本精心打造。目前正在进行剧目修改提升,并积极申报全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同时,精心打造《老皮赌钱》、《爱在天地间》等精品小戏,力争在云南卫视《俏花灯》栏目中展播,进一步提升弥渡花灯戏在全省的知名度,巩固、提升弥渡花灯文化名县的地位。
政策驱动,围绕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创先争优。按照开发、保护、利用“三措并举”的原则,搜集整理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弥渡民歌素材,成功申报并入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派出文体系统广大党员、骨干深入全县各乡村,走访群众,实施花灯文化名村、名乡,历史文化名村及民俗文化联系点的调查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野外考察工作,目前,全县已命名4个县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花灯文化名乡、14个花灯文化名村及23个民俗文化联系点;实地考察文物点近400个,新发现文物点144项。制作完成第五批和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及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素材,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四个有”(有保护范围、有管理机构、有标志碑、有档案),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升级一批,发现一批,推报一批,储存一批的良性渐进,为以后争取更多项目维修文物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部门联动,围绕文化市场规范化管理创先争优。以清缴各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低俗音像制品为突破口,以整治歌舞娱乐场所超时经营、噪声扰民为重要环节,切实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游商地摊,严查违规经营单位,确保了文化娱乐、出版物和音像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针对网吧、电子游戏室管理人员少、管理难度大和社会反映强烈的实际,成立网吧行业协会,建立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控管理平台,与经营户签订管理责任书,全面推行身份证实名上网制度,同时,聘请10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加强日常巡查,强化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了多管齐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行业自律,齐抓共管网络文化市场格局。
赛事促动,围绕群体工作创先争优。以新型体育赛事为载体,着力创新体育赛事形式,把文化体育、品牌体育、旅游体育有机结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弥渡“小河淌水”之旅2010年大理州自行车越野邀请赛暨太极山登山户外活动,有效提升“小河淌水”品牌知名度。一年来,弥渡县立足“办赛事、打基础、抓基层,促发展”的要求,共争取各类体育基础建设经费40多万元,组织开展各种乡村体育活动140多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20多万人次,对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