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重实践 服务三农谱新篇
作者:张洪 发布时间:2011-08-25 16:40:16 点击率:72
弥渡县自开展创先争优以来,农业系统6个党支部84名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三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该县在百年一遇的旱灾面前仍取得喜人成绩:2010年该县大蒜产值突破3亿元;马铃薯产值达6700万元;包谷制种产种 450 万公斤,产值达2925万元;发放蚕种5040张,总产鲜茧152.2吨,实现产值487万元;种植啤大麦7.29万亩,产量达12605吨,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1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7个,蔬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
创先重实践,围绕目标抓农业。该县农业系统紧紧围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始终不渝地加强党支部建设,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建立健全党员学习、监督、民主生活等内部管理制度,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党支部书记等领导岗位上来,确保他们能带领其他党员干部职工干成事,不出事,通过选强人,用能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得到了增强。十一五以来,该县积极争取并发放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5818.11万元,使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空白点有了新的突破,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实施了5000亩啤大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5000中低产田地改造、1200亩农业血防-水改旱、1万亩中央财政支持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使该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积极引导成立蔬菜协会、中药材协会、蚕桑协会等业协会15个,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种子产业、蚕桑产业、红花、中药材等产业,老土罐等一批规模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种植业产业化、规模化基本形成;认真开展农产品检疫、农作物种子产地检疫、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等工作,农资市场监管取得初步成效;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快速提升了全县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目前全县农机拥有量达14809台,农机总动力达12785万瓦特,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
服务谱新篇,俯下身子作奉献。那里有农民的需要,那里就有农科人员的身影,这是近年来在弥渡县服务三农的缩影之一。该县农业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转变工作思路,实现“练内功重心向上,抓服务重心下移”。在不断提高农科人员综合素质中,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分批分时段到高职院校培训,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信息传播、农业科技文献写作、农业检索、无公害蔬菜、玉米、水稻、大麦产业发展及高产栽培、新特优品种栽培、病虫草害防治等最新农业科技理论,夯实农业服务技能;在服务中,将填写好技术指导员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称、指导产业、联系电话的服务手册发放到农业科技示范户手中,多举措推进示范县建设,全体党员干部由“趴桌上”向“进村组、跑田间”转变,认真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科技示范服务工作,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苗情、墒情、病情和虫情等调查活动,加强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水浆、测土配方施肥、旱作立体间套种、病虫防控等工作,及时发放科技示范物资补助和科技资料,把农户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直接传授给农民朋友, 2010年该县共派出县、乡科技人员185人深入生产一线,举办大春科技培训210场次,举办现场会106次,参训人员达2006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9800份,实施科技入户3042户,制作发放《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技术措施》读本2600册,及时下发价值25万元的荞麦、小麦、豌豆、萝卜籽等晚秋作物种子35.5吨,下达油菜补助9万元,发放油菜种子4.15吨,为广大农民提供主动服务、贴心服务和高效服务,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