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科学化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29 10:24:37 点击率:55
来源:求是理论网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制度建设科学化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任务,也明确了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目标要求。
制度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这是由党的制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党的制度是由党的权力机关或被授权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体现党的整体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的制度对于调整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行为、维护党内秩序、保持党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认真制定和执行科学的制度,我们党才能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是由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决定的。一方面,制度建设贯穿、融汇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中,是其他各项建设的载体、支撑,并受到其他各项建设的制约;另一方面,其他各项建设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保障,受制度建设水平所制约。因此,制度建设科学化既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这是由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决定的。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把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用规则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实现党的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回顾9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努力使之实现科学化。当然,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也曾经有过曲折。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党才成功地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进行自我完善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党的建设健康发展,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重要保障。
制度建设科学化的目标是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内容协调。党的制度体系是各层次、各方面制度要素之间紧密连接、有机结合的完整系统。强调制度体系的内容协调,首先是各制度条文本身须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形式规范、符合实际,既避免使人无所适从,又不能留下制度漏洞;其次是各制度要素围绕制度体系的目标,应保持设计思路的一致,搞好内容、范围与效力上的衔接,避免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是党的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之间能够协调和衔接,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使党的制度、党的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善于把党的意志通过合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
程序严密。党的制度是按照一定程序科学制定的,也要按照既定程序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障制度发挥应有作用。强调党的制度体系程序严密,首先是严格制度制定程序,对制定规划、调研起草、征询意见、修改完善、审定试行、反馈修订、正式实施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规定,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其次是针对当前实体性制度较多、程序性制度较少问题,在高度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大程序性制度建设力度;最后是严格执行既定程序,特别是对制度执行中的程序变通现象进行制止和处罚,确保制度按程序执行到位。
配套完备。强调制度体系要配套完备,就是党的制度要纵向分级、横向分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首先是党的制度设计要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覆盖党的建设每个环节,包含党员和党组织活动的各个领域,做到哪里有党员和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制度;其次是注重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注重党组织上下级制度规定之间的配套,克服宽严不当问题;最后是注重保障性制度机制建设,重点解决“靠什么做”的问题,促进制度的贯彻落实。
有效管用。强调制度体系的有效管用,就是指党的制度要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是在深入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使党的制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党的建设实际,着力增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其次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是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责任追究,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是制定好、执行好、维护好制度
着力制定好制度是前提。一是树立科学的制度理念。树立党员主体理念,把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维护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树立制度体系理念,强化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配合,保证党的制度相互之间内在统一、互为补充、科学运行;树立与时俱进理念,既继承完善历史上形成的好制度,又根据党的建设实际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创新。二是积极探索制度建设的规律。研究制度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问题中分析原因,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过程中揭示趋势,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建设。三是注重制度建设的规划设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制度建设科学规划,既明确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结构体系,又明确制度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使制度建设既突出重点又全面推进。四是严格制度制定的程序。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制度制定出台的程序,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位,推动制度制定的公开化、民主化。五是做好制度清理工作。坚持吐故纳新,对现有制度及时进行清理、整合。
切实执行好制度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检查体系。把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纳入各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监督责任,创新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全面覆盖、全程跟进、组织严密、协调有力的监督检查体系。二是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积极探索党内监督与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切实抓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抓好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监督合力。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惩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对人为因素导致不良后果的从严查处,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确保制度执行的内容不变化、标准不降低、时限不延后。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切实加大对制度执行力度的督导。纪检机关应认真履行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的职责,着力做好制度总体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
认真维护好制度是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广大党员干部是制定制度的主体,也是制度规范的对象,其能力和素质对制度的科学性、制度执行的程度等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应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掌握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各项制度的科学内涵,着力增强制度意识,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提高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坚决维护制度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