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335”工程给力 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9 14:26:12 点击率:98
弥渡县“335”工程给力 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近年来,弥渡县不断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实施“335”工程,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构建大学生村官争当“五大员”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搭建三个平台 让村官健康成长
弥渡县积极探索培养服务机制,搭建“三个平台”,让每个大学生村官都有“用武之地”。一是搭建“用武”平台。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特点,采用“因材设岗”的方式,将他们分配到最适合的行政村进行培养、锻炼,帮助大学生村官迅速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大学期间有共青团工作经历的任命或选举为村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学计算机专业的负责担任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员、学财会专业的担任村会计、学法律专业的担任社会矛盾调处员等,让每个大学生村官都能“人尽其才”。二是搭建成长平台。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村“两委”成员竞选,有9 名政治素质好、创业信心足、服务能力强、工作踏实、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高票当选村“两委”成员,竞选成功率达28.13%,其中当选村党总支委员6人、村委会委员5人,交叉任职2人,兼任村支部书记1人、村团总支书记5人、副书记1人。对于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干部公选、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方面适当倾斜,先后招考录用8名优秀大学生村官任乡镇党委委员、35名大学生村官考取了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以妇联“巾帼科技示范户信用贷款”工程、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工程以及团委青年创业“贷免扶补”项目等为载体,累计为5名女大学生村官发放巾帼信用贷款9.8 万元、为2名女大学生村官发放创业贴息贷款5万元、为3名大学生村官发放青年创业“贷免扶补”项目贴息贷款15万元,从资金扶持上让大学生村官创业“底气十足”,成功架起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金桥。创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3个,让大学生村官定期轮流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锻炼,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及“二次就业”的成功率。
创造三个环境 让村官留得住
该县着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三个环境,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得住、用得上、留得下、有前途。一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把大学生村官派驻到各乡镇交通便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村“两委”班子团结的重点村任职,保证每位大学生村官有一间单独的宿舍,一套办公桌椅以及其它必需的生活工作用品,为他们提供就近就便的就餐,努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确保食宿无忧。各乡镇实行“一对一”联系,直接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村官熟悉工作。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任前大学生村官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填补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理论空白。岗前培训结束后,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所选派乡镇机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适应性锻炼,进一步了解所选派村的基本情况。挑选建制村,作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目前,全县建立共建立8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开展培训49场次、507人次。建立 “弥渡县大学生村官QQ群”,为全县大学生村官提供在网上讨论工作、交流心得的平台。三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县、乡、村三级联系大学生村官制度,确保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一名县级领导、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干部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联系村官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建立例会制度,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大学生工作例会,半年进行一次小结,年底进行全面总结。是建立谈心制度。出台了《弥渡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制定了《弥渡县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实行“双述双评”制度,年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百分制考核。
创新工作模式 让村官当好“五大员”
弥渡县不断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激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当好“五大员”。一是当好政策宣传员。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传、帮、带、教作用,利用村务公开栏,开设“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先进典型”专栏。组织农村党员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站点收看十八大相关视频,深入农家讲解家电下乡、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支农惠农等各项政策知识。2012年,大学生“村官”共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集中学习31次、组织理论培训46场次、培训农村党员2400余人。二是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深入调研,走访离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困难户、留守家属,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记好“民情日志”、“村官日记”,广泛收集党员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找准村组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包含村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村组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作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当好科技致富经验推广员。结合各村农业生产实际,该县大学生村官积极收集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把先进的种养技术引进农业生产第一线。积极引导农户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在互联网上搜寻下载与本村种植作物有关的科教片,组织收看央视7台的《科技苑》、《致富经》等栏目,邀请种养大户和科技致富示范户现身说法,介绍科技致富经验。四是当好学习实践辅导员。开展“进村组支部、进特殊学习对象户、进特色产业院坝、进村组农家门”的“四进”活动,为老党员、老干部和有学习困难的党员当“顾问”。五是当好便民服务员。把“以真诚对待群众、练真功夫组织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靠真作为赢得群众”的“四真”精神融入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积极关注民生,抒民困、解民难,帮助群众做好农业生产、兑现支农惠农补贴、调处邻里矛盾和代办事项等工作。建立《弥渡县大学生村官联系群众制度》,确定109名大学生村官每人联系三户农户,按照“进基层、进村组、进农户”的群众工作要求,与群众结下帮扶对子327对,开展民情恳谈197场次,妥善解决群众需求和困难300余件,帮助128名困难群众进行农业生产,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弥渡搭建了干群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