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联户”创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12 17:01:48 点击率:37
云南省弥渡县围绕群众需求、民生发展、群众利益,以“六联户”形式,创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模式,进一步筑牢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形成了建设美丽幸福新弥渡的强大合力。
党员联户,党群联动谋发展。针对农村党员“没位子想干事、想干事无位子”“不是我不干,组织没交办”等党员身份弱化、党性意识淡化的实际情况,在全县推行“1+X”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联系党员在服务中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学习培训,示范引领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坚持言传身教,带动群众投身村组建设;三是坚持设岗定责,无职党员参与村内大事小情;四是坚持履行督导义务,整治村容村貌。全县7000多名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25000多户、64000多人,真正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解决民忧。
科技联户,大兴产业促增收。针对烤烟、核桃、中药材以及奶牛、生猪等农村优势经济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由县级职能部门牵头,整合乡镇烟草站、林业站、农综站、畜牧兽医站以及专业合作社等科技部门和组织,选派科技人员94人,实行“1+X”定期联系制度,分片区、定责任对烤烟种植大户、经果种植大户、牲畜养殖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实行技术指导,在提高产量质量、保障农户权益、产销结合、促进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群体联户,关爱弱势办实事。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以群体联户的方式,积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由卫生局牵头对全县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以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为重点,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关爱65岁以上老人5055人,管理服务重症精神病人994人,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9148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2016人。二是开展全民助残活动。县残联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把全县5247名残疾人纳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利用“全国助残日”组织全县各部门开展以“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为主题的助残活动,参与干部和群众达3404人,走访慰问残疾人1627人,捐款11483.7元,以及衣物、大米、化肥等其它物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就业培训,组织20名残疾人举办补鞋配匙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各乡镇组织886名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1期,增强残疾人脱贫致富本领。三是开展司法援助活动。县司法局以为民服务为主线,立足岗位特点,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一村一标牌”、 完善制度、法律宣传等措施,解决群众“打官司难”的实际问题,让法律援助走进困难农家。2011年,接收法律援助案件申请113件,接待法律咨询138人次,完成法律援助案件98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4.50万元。其中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41次,法律援助5人,帮助4名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6万多元,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无偿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帮困联户,心系民生解难事。为确保无劳动力户、重残户等重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将低保家庭按照保障标准及其家庭收入、致贫原因等分五个类别档次进行分类施保,建立帮困联户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管,切实做到机制完善、监督到位、政策落实、群众满意。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覆盖面大幅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01万户、3.21万人,占农业人口10.66%,月保障资金272.37万元,人均月补助资金84.85元,2011年发放农村低保金3268.54万元,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维权联户,耐心调解促和谐。在做好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联户的基础上,实行村“两委”成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四群”教育联系干部包村包案维权联户,对群众反映问题一包到底,形成人民调解合力。包案联系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耐心细致了解情况、热心接待来访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对群众进行解释疏导,真正做到从源头治理,消除隐患,促进和谐。活动开展以来,联系干部参与调解346人次,解决矛盾纠纷67件,确保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信息联户,释疑解惑帮民富。为使平常的联系活动取得实效,避免入户联系沟通浅尝辄止,所有联系干部加强学习,带惠农政策入户,带致富信息入户,带市场销路入户,带技术指导入户,为联系户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开展活动以来,挂钩联系的各级干部共为联系户提供相关政策和科技信息咨询2600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和干部群众的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