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党建筑底为民服务路更宽
作者:县委组织部 陈春裕 发布时间:2015-05-26 11:00:41 点击率:20
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南涧县积极创新机制,从提升服务、转变作风、改善民生、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着力建成覆盖全县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
以线串珠,服务平台“大”起来。依托县、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州县党建网站和政务网络等资源,建设了90个具有“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四大功能,涵盖“党建资讯、党员教育、党务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五大版块应用的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优化设置了党建、民生、劳动保障、计生等5个服务窗口,承办13项公共服务项目,实行全程代办。目前,三级服务网络已开始试运行。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模式,农村、社区合理划分“网格”单元,依托在职党员、村(居)民警、农村党员骨干等力量,在每一网格成立若干个志愿者服务团组,为网格内的辖区单位、党员、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使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南涧党建彝乡先锋”、“南涧妇女”、“南涧青年”、“南涧党建工作交流群”、“南涧志愿服务群”等不同区域、群体的“微信群”、“QQ群”,开通了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直通车”,使群众不出户就可享受高效、快捷服务。
从严要求,党员干部“转”起来。积极推行政务服务领导带班、事务代办、项目代批的“三带(代)”制度,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8名县委常委包乡镇党委,31名副处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包重点行政村(社区)党总支,101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包行政村党总支,80名乡镇副科以上实职领导包行政村(社区)党总支,485名乡镇党员干部包村民小组党支部的“五包”措施,实现服务群众无缝对接。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三亮一评制度,无职党员到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轮流值班制度等,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日常事务处理、来信来访登记、民事代办、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等具体工作。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全县1663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公开服务承诺,认领服务事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各具特色的“连心共建”活动,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常态长效。
创新载体,惠民通道“宽”起来。把关注民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脚点,加大经费保障,不断改善基层党建条件。由县财政专项列支近2000万元,专门用于保障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党组织负责人、小组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等待遇,给予行政村和社区党组织每年分别3万元和5万元的工作经费,给予每个社区5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工作经费,村(居)民小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每年1000元工作经费等。争取了1500万元的“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财政贴息45万元,用于帮助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扎实推进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向村民小组党支部延伸,积极整合重点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民自筹资金等3000余万元,力争2015年底全面建成402个活动场所,着力将活动场所构建成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便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的“六大中心”。
实处着力,群众腰包“鼓”起来。把党的组织优势与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嫁接”,延伸组织服务链条,编织农村致富网络,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推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引导乡镇、村干部由过去的村干部入股和集体资金入股参与经营管理模式,转化为村集体作为合作社或企业的股份持有人,不直接参与和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以就近就便,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原则,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等签订合作协议,以“合作股份”形式获得资金和收益,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达到100%的行政村(社区)有10万元以上合作股份,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2万元以上,实现党组织、企业和党员群众互助共赢。目前,全县已有36个村(社区)与小湾电厂、凤凰公司、燃料公司、恒安公司、黑龙潭茶厂和群民专业合作社等县内企业、合作社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村(社区)合作股份资金近500万元。同时推行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围绕全县“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的六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积极探索“6+X”发展模式,引进云南三七科技灯盏花种植有限公司,云南维和药业等知名企业,种植灯盏花、三七、石斛等中药材,发展上千户无量山乌骨鸡养殖户,成立88家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2014年,全县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0元,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