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生态环境建设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杨训波 发布时间:2011-09-02 08:11:49 点击率:22
近年来,南涧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以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和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毫不动摇地抓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城乡绿化工程持续有序发展。“十一五”期间,南涧县采取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段包干、干部职工双休日义务劳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等多种形式,全面实施 “绿色走廊”工程,植造行道树11.19万株,植造里程263.2公里;全县7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责任植树和捐赠植树等形式,累计在县城栽植大树125株;加大植造树木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植造树木18.6万株,绿化荒山荒坡1.12万亩; 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动全民义务植树36.14万人次,植树180.58万株。“十二五”开局之年,再次掀起城乡绿化工程建设高潮,5月,启动植造“巾帼林”、“公仆林”、“孝老林” 等“植纪念树、造纪念林” 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初具规模的各类纪念林; 7月15日,启动了“万棵树苗入农家”活动,首先从南涧镇的5个村(居)委会、36个村(居)民小组、2000多户农户推开,到7月底将在县城周边村庄种下近4万棵芒果、小枣和榕树。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牢牢把握“高山净土生态”特征,稳步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争取到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建设项目,提出了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战略目标,启动了“无量药谷”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到“十二五”末,全县将建成1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3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9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加快森林南涧建设步伐。当前,以“山青更要民富”为建设森林南涧、营造绿色家园的立足点和基本目标,对县城后山农地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逐步将现有不良树种更换为具有较好生态效能和观赏性的绿化树种,并将后山分为几个绿化区,做到防护、绿化、休闲有机结合,将县城后山建成休闲、健身生态园区,满足居民及游客的生活需求;加大对“绿化走廊”管护和产业带建设力度。在巍南公路、岔小公路、老214国道等主要公路沿线两侧500米内及县城周边适宜区,修复公路沿线森林植被,在海拔1700米以下干热区域,建设以芒果、板栗为主的产业带,在海拔1800米以上区域建设以泡核桃为主的产业带;在海拔1600米以上山区栽植梅子、樱桃、杨梅等经济林果和桂花、圣诞等绿化树种;在县城周边及其它低热河谷地区,种植芒果、龙眼、石榴等经济林果和红枫、柳树、榕树等绿化树种;在确保完成75万亩泡核桃基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大对现有69.1万亩泡核桃的抚育管护力度;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柴改煤电气等工作,深入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净化环境。
继续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能源资源管理,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持续推进城乡绿化工程和柴改煤电气工作,抓实中低产林改造项目,大力发展林业和生态产业,加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有力推进县城及周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遏制生态恶化,恢复生态植被,力争到2015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在国家控制标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