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公郎镇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走笔
作者:公郎镇 自海斌 发布时间:2015-07-07 11:29:49 点击率:30
盛夏时节,漫步公郎镇新合盖瓦洒村,移步即景、满眼是新——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独具特色的民族长廊,绿树成荫的崭新村庄……这一切让人切实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公郎镇有32845人,13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9.2%。近年来,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宣传教育、产业发展三篇文章,涉及建设自然村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五好”、“八高”。
紧盯连心工程谱写基础设施篇章。一是投资1000多万元,对落底河6个自然村进行房屋改造及墙体亮化,新修进村水泥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新建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卫生室、篮球场等。二是投资290多万元,实施新合盖瓦洒村20户传统民居青石板屋面改造,新修通村弹石路9公里,安装路灯40盏、太阳能43座,新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民族文化门和哑神文化亭各1个。三是投资100多万元,实施沙乐回营村房屋亮化及村内道路硬化,扶持农户种植、养殖。投资16万元,完成龙平上中山路灯、活动场所和篮球场建设。四是投资240多万元,实施凤岭大乌木龙村农户房屋改造及亮化,建成进村青石板路和水泥卫生路各1条,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新建村民休闲广场、文化活动室和观景亭台各1个,新建公厕3座。
紧抓优质服务谱写教育培训篇章。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路,借助街天、回族礼拜等时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18场次,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投资10多万元对民族地区248户村民进行产业发展种养殖技术科技培训。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68户示范户创建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生活、增强团结意识、提高发展能力。加大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出现一起、解决一起,受理矛盾纠纷61件,化解矛盾纠纷件59,化解率为97%,有效巩固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紧扣发展主题谱写产业建设篇章。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产业发展是重点。结合镇域特点和资源条件,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近300万元,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黑山羊、乌骨鸡、肉牛、魔芋、枇杷等特色种养殖业,继续发展林下种植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冬早豌豆、人工菌、香橼、獭兔等产业。落底河村借助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产业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成立扶贫互助社,向村民发放借款用以发展扶持种养殖产业,现已将100万元项目资金发放给32户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