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创先争优不忘少数民族村社科学发展
作者:王永虹 发布时间:2011-08-15 09:51:02 点击率:45
南涧县创先争优不忘少数民族村社科学发展
南涧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立足山区多民族实际,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扶持力度,切实推进少数民族村社科学发展。
抓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南涧县乐秋乡瓦午五社苗族村扶持发展方案》,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民族团结示范村、“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等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住房难、看病就医难、上学难、看电视难等问题。目前,全县少数民族村社实现100%通电、100%电视信号覆盖,大部分村组实现有进村公路、能喝上安全饮用水的目标。公郎镇大乌木龙村实施了正房(石板房)、附属房改造亮化35户,安装太阳能19户,建水窖56口,完成进村混凝土、青石板卫生路面铺筑,完成村内卫生路、小公园、景观亭、活动场所建设。乐秋乡晒肚皮苗族村实施村民住房改造和墙体亮化工程,规划建设村间卫生路、公厕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活动室、篮球场和图书室,实施电网改造,户均至少修建一个小水窖,切实解决用水难问题。
抓特色产业培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茶叶、花椒、树头菜等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肉牛、无量山鸡养殖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少数民族特色村社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公郎镇大乌木龙村种植泡核桃506.5亩,茶叶37.8亩,养殖大牲畜189头,群众种植收入17万元,养殖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2元,比公郎全镇平均水平高816元。
抓群众综合素质提高。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反馈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理话,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会议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作用。
创新服务,人民群众反映好。实施了3批27个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和3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加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为少数民族群众外出务工创造有利条件,仅公郎镇大乌木龙村就有24人在外务工,年均劳务(工资性)收入50多万元。
抓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和谐平安村”、“文明村”、“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使其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强了各族群众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
抓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在新建和改造民居以及文化活动中心场所建设中,始终注重增加民族文化元素,鼓励农民组建表演队伍,经常开展“跳菜”、“打歌”、“对调子”等传统歌舞、民歌、民族器乐演出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在全县广泛开展南涧跳菜、打歌等民族歌舞进机关、进校园、进村社活动,力求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抓典型示范引路。按照每年扶持发展1至2个特色民族村社的目标,以公郎镇大乌木龙村、望江村和乐秋乡瓦午晒肚皮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社为典型示范,采取素质提升、技能培训、整合项目等方式,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社保护和发展工作,并辐射和影响带动周边少数民族村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