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强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作者:左先勋 发布时间:2011-08-22 07:56:47 点击率:23
南涧县围绕民族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在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创先争优”,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做到政府在民族文化领路人上创先争优、“对外交流”在民族文化推介场上创先争优、校园在民族文化主阵地上创先争优、民间在民族文化传播者上创先争优,强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政府:成为民族文化领路人
“要将南涧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努力增强南涧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这是南涧县委领导对南涧文化发展提出的要求。今年,“文化强县”作为发展战略已被写进“十二五”规划,做到政府在民族文化领路人上“创先争优”。
近几年来,南涧县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设施,打造民族文化传承和展示载体。先后筹集100多万元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毓秀书院(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全力打造以县城灯光球场、偃月公园广场、科技广场、各乡镇小广场等为中心的休闲广场,建成37个“农村书屋”、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活动场所100余个,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州级2项、县级24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6人、州级3人,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4人。有农村跳菜艺人1000余人,有150多人活跃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50多人次曾在《云南印象》、《云南响声》等剧组扮演主要角色。
目前,科技广场成了南涧最大的“露天舞厅”,每当华灯初上,散步的人群都不约而同地到这个大“舞厅”转上几圈,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对外交流”:成为民族文化推介场
2008年来,开展以“南涧跳菜”为主题的对外文化交流45场次,观众人数达32.8万人次,电视观众达上亿人次,扩大了南涧的对外宣传和影响,同时传承、弘扬了南涧的民族民间文化,做到“对外交流”在民族文化推介场上“创先争优”。
在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中国西部民歌大赛、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正月正”晚会、《大理是个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南涧专题《南涧跳菜·无量情》节目和中央电视台农民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家级影响较大的表演场面上,南涧跳菜、打歌、《哑神舞》、歌舞《激情火把夜》等节目无数次为现场数以万计的观众和中外嘉宾献上了视听盛宴,引起很大的反响。对外交流中推介了南涧的民族文化,并得到外界的认可,《激情火把夜》获中国西部民歌大赛银奖,央视《民歌·中国》中《南涧跳菜·无量情》节目分6期180分钟播出,《南涧跳菜》音乐入选中国民歌博物馆馆藏音乐,《南涧跳菜》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太阳神鸟”表演银奖。
校园:成为民族文化主阵地
“哪里好玩哪里去,哪里好在在哪里……”每天早上,南涧示范小学学生课间操都有打歌这一内容。“教师和学生是南涧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南涧民族文化专家阿本枝评价道。
2008年6月,南涧“彝族跳菜”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南涧县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南涧跳菜)文化艺术之乡”。《跳菜》商标9类99种商品注册成功。南涧境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文物保护单位11个、文物馆藏品160多件,这些“文化宝库”成为南涧县各学校编辑地方教材的源头活水,学校也成为南涧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做到校园在民族文化主阵地上“创先争优”。
南涧县教育局领导向我们历数各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全县8个乡镇学校和几所县直学校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编辑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南涧民族文化因此在彝乡土地上繁衍生息,历久弥新。
民间:成为民族文化传播者
大理州第二届高层次优秀人才奖获得者阿本枝称得上是民间艺术大师,吹拉弹唱样样行。他原来只是个无量山与哀牢山交界处的无量山镇一位普通农民,由于乡村文艺“细胞”活跃,成为村支书、镇文化专干、县文化馆成员。在阿本枝等几位农村艺人的指导下,南涧的歌曲创作、山歌对唱、龙狮表演等民间文化活动异常活跃。南涧多次举办南涧跳菜艺术节,国家、省级记者也先后多次赶来报道,南涧传承挖掘的南涧“彝族跳菜”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到民间在民族文化传播者上“创先争优”。
南涧的民间文化更是被一批文艺爱好者“搅”得火热。全县8个乡镇组织成立了民间文艺队、舞龙队,并自发组织到乡镇敬老院慰问演出,搭建了社区与群众之间的文化桥梁。
“拥翠乡龙门洒是全县文艺队的典范和缩影。”南涧县文体局领导介绍说,目前全县有城乡业余文艺演出队伍320余支,这些民间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县城社区、乡村田间地头、农村活动场所,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成为南涧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