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注重发挥常务书记在后进村整顿转化中的“催化剂”效应
作者:县委组织部 陈春裕 发布时间:2014-04-09 11:02:21 点击率:19
云南省南涧县把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注重“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充分发挥常务书记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的催化剂效应。
开阔视野“选”贤能。明确把“思想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能吃苦耐劳”的条件放在首位,严把政治素质关。针对后进村不同实际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等方式,从熟悉党建工作,懂得农村经济,在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方面有特长的机关干部中选派46名到 “一般”和“后进”村担任常务书记,为后进村整顿转化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拓宽渠道“育”骨干。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常务书记抓党建、办实事、带致富、解难事的能力。一是集中教育培训。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以会代训,借助农业产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观摩交流,依托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举办的专题培训班,远程教育站点菜单式学习等方式,使常务书记明确目标,增强信心,尽快进入角色。二是开展结对帮扶。乡镇党委书记和挂钩村领导与常务书记结成“二加一”帮带对子,指导常务书记帮助所在村理思路、破难题、促发展。三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工作例会、不定期交流谈心等形式,为常务书记搭建起信息互动、工作互知、情况互通平台,使常务书记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健全机制“管”队伍。严格管理,规范权责,有效推动常务书记行使职能。一是建立保障机制。要求各乡镇党委和县级挂钩联系本村部门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南涧县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常务书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信息调研、工作日志、请销假等制度,强化队伍管理。三是建立督导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季度通过不定期现场督导、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常务书记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将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四是建立分类考评机制。将常务书记在村帮扶工作、践诺情况、《工作目标承诺书》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选派干部的重要指标,实行年度述职,接受乡镇党委、村(社区)党员干部考评和评议,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常务书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提拔使用,确保后进村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结合实际“用”人才。积极发挥后进村党组织常务书记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从热点难点入手、从薄弱环节抓起,通过查问题、解心结、惠民生、助发展等措施,着力推动后进村党组织转化。一是沉下去,找问题。坚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入户走访、与村“三委”成员谈心等方式,倾听各方面意见,认真剖析问题,找准阻碍发展的症结,扎实推进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二是话家常,解心结。坚持进田头、入地头、坐炕头,注重与群众话家常、聊生产,架起干群沟通“连心桥”。三是抓重点,惠民生。坚持“实事在一线兴办,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解决制约发展、影响生活的热难点问题。四是强产业,助发展。常务书记驻村工作后,积极为当地引进发展项目,带领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和中药材种植、乌骨鸡和肉牛养殖等特色和优势产业。截至目前,46名常务书记已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征求群众意见150余条,化解矛盾问题50余件,协调争取产业项目5个,涉及金额达200余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