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彝乡真情驻 敬老篇章谱新曲
作者:杨政林 赵佳芬 发布时间:2011-10-26 13:42:57 点击率:50
院落彝乡真情驻 敬老篇章谱新曲
——南涧县敬老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树立窗口好榜样
南涧县敬老院五保老人杨尚中感动地说:“搁家里,衣食住行都难自理,没想到今天党的政策那么好,有敬老院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关心照顾,衣食住行不用愁,有家的温暖,我感到很幸福。”
县敬老院坐落在县城大箐河边,背靠青山,离县城不远,建成于2009年,总投资165万元,占地面积5亩,其中,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是自建县以来的第一家敬老院,也是目前仅有的一家,现有管理人员5人,2010年6月28日首批五保老人入住,现有42人。
诚挚服务老人
自五保老人入住以来,作为县民政系统“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敬老院全体职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创一流服务,用他们的真情谱写着敬老新篇章,让每一位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心有所托,让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以更规范的模式在彝乡传承。全院干部职工放弃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时间,自动取消节假日,以院为家,视五保老人为父母,与五保老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贴心为老人服务。凭着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奉献地工作着。他们时刻把老人们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他们添制夏衣冬被,送衣拿药。几位老人感叹道:“生活环境好,住宿条件高,饭菜不重样,工作人员服务热情,让我们享了自己这辈子都想不到的福,这可真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哇!”
营造温馨家园
走进敬老院,处处可见院方对老人的悉心关怀,工作人员们帮助眼睛失明的老人剪指甲、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的动人场景。24小时的陪护让灿烂的笑容始终绽放在每位老人脸上。为了在每个老人心中营造亲情氛围,全院干部职工出谋划策,除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要,还时刻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老人们刚入院不习惯,火气大,刷孩子脾气,工作人员们就用更大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为他们添几样可口的菜,发几件新衣服,放几场电影。在每个节日到来之前精心策划,争取花最少的钱,赢来最大的快乐。同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对敬老院作爱心捐赠,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李文华老人说:“现在一天三顿饭,有厨师给做好,生活有保证,生病有人照顾,还可以看看电影,真的很幸福”。那些不会说话的不停地竖大拇指来表达他们的满意和感谢之情。
走访老人亲朋
除日常工作外,敬老院院长罗启兰总是带领职工,坚持到五保老人亲戚和朋友家走访,了解老人们过去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家庭人员结构、居住环境等,并将走访过程做详实记录。罗启兰说:“走访可以了解五保老人的过去,有助于制定老人们的个性管理计划,对症下药,虽然辛苦,但很欣慰”。在走访中,罗启兰总是冲在最前面,积极带头示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罗启兰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老人们与亲人重新搭起了情感的桥梁。有一天,罗启兰刚到敬老院,张淑珍老人就迫不及待地跑过来告诉她:“我堂哥来院里看我了”。苏小发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比划着,原来是苏小发在南涧工作的侄儿侄女来院内探望他了。看见老人们开心的样子,罗启兰会心地笑了:“只要能够常看到老人们脸上有笑容,让他们有个乐观、温馨、和谐的晚年,不管今后院内五保老人有多少,路有多难走,每年都要至少一次地走访每位老人的亲朋。”
敬老院的建成为许多孤寡老人提供了避风的港湾。敬老爱老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全体干部职工用他们的真情与汗水在彝乡默默传承着这种美德,他们用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传递着什么是大爱无私,用他们的挚诚之心树立着南涧县窗口服务部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