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村级集体经济“破冰而出”
作者:杨贵明 发布时间:2011-06-23 21:39:31 点击率:130
南涧县村级集体经济“破冰而出”
南涧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实践,立足山区农业县的实际,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着力破解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村集体经济迈出实质性步伐。
强指导、抓帮扶,形成发展合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统筹考虑,狠抓落实。一是领导蹲点指导。县领导率先垂范经常深入挂钩联系点,详细了解联系点的发展状况,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和对策。各乡镇立足各村实际,找准制约和影响发展集体经济的症结,为每个村量身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做到因村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综合经营。二是帮扶结对共建。针对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无集体资产无发展空间、无资金技术无发展思路、无压力状态无发展意识”等问题,县委组织部加大与77个包村单位、驻村企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单位沟通协调,将帮扶部门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转化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如县农业局扶持碧溪乡回龙山村委会,出资10万元帮助村委会建盖牲畜交易市场;澜沧江华能开发公司扶持小湾东镇岔江村委会,出资6万多元帮助建盖苗圃大棚;县委组织部整合3万元资金扶持乐秋乡猪街村发展水塘养鱼、种植连片泡核桃等。
强基础、拓渠道,开拓发展途径。本着“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开辟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依托地方资源。结合山区农业县山多、地多、林多等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开发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如南涧镇小军庄村委会大胆创新,由村集体牵头创办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红河源特色产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投资20多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经作种植和养殖梅花鹿。白云村委会承包村内水库发展养鱼,并与村内白云寺合资种植100多亩泡核桃。公郎镇中山村委会创办鑫云豌豆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物资、技术、信息、培训、购销服务,形成市场加基地联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地处城镇或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如碧溪乡回龙山村委会立足三乡镇交汇地、交通便捷的特点,投资25万元建成了集交易、运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畜牧交易市场,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三是依托闲置资产。切实依托集体闲置资产,盘活闲置资源,使“闲”变“忙”,让“死产”变“活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拥翠乡龙凤村委会收回原承包100多亩的茶园自已管理,并结合气候特点,实行立体套种模式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沙乐村盘活动原村委委闲置资产创办茶叶初制加工厂。四是依托外部力量。充分用活地方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公郎镇公郎村委会发挥地处小集镇驻地的区位交通优势,筑巢引凤,引进浙江客商落户建盖超市,并将本村沿街的商业铺面进行改造扩建,通过出租铺面获得租金收入,走出了一条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以地生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路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多元。
强保障,明职责,激发内生动力。县委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村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凡未完成预定工作目标的乡镇,取消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在党建工作中的评先选优资格,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更新观念,分批组织300多名乡(镇)村干部到楚雄、昆明、玉溪、红河、临沧等地考察学习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使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在发展思路上得到启发、在发展模式上增长见识、在发展目标上树立信心。加大投入,从2010年起,从每个行政村2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中,安排不少于4000元的专项资金,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设立村集体经济创收奖,按集体经济创收资金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资金,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热情和动力。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实行组工干部包乡镇工作制度,通过下乡座谈、进村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随时掌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南涧县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冰而出”。目前,全县80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25个,“空壳”村比2009年减少13个。年可支配收入5000元至1万元的村有22个;1至3万元的有1个;3万元以上的有2个。已完成项目规划,正在投入建设有望明年取得收益的有 29个;正进行项目评估的有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