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成就著新篇 团结和谐奔小康
作者:南涧通讯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5-11-27 16:44:55 点击率:84
五十度春秋,岁月峥嵘;五十载风雨,沧桑巨变。
过去的50年是彝乡南涧乘风破浪大步前行的50年,是彝乡南涧励精图治跨越发展的50年,一步步攀登冲刺,一次次砥砺奋进,在国家、省、州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南涧彝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探索出具有山区农业县特点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的巨大飞跃,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富裕文明的跨越,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美丽幸福新南涧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坚持稳步发展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1965年,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时,全县地县生产总值只有957万元,2015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85亿元,是1965年的458倍。特别是改革开放38年以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县生产总值连续3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平稳持续健康增长使南涧彝族自治县22.47万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50年来,国家、省、州不断加大对南涧彝族自治县的投资帮扶力度。在不同时期,根据南涧彝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安排了一大批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仅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5年里,南涧彝族自治县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5亿元,比2000年增加10.31倍。
50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地方财力持续快速增长。自治县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省州党委政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优势,全力支援南涧彝族自治县建设。1965年至2014年,国家、省、州累计对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各种专项补助近11亿元,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处民族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长有限,1996年以前,赤字年份有6年,累计赤字1913.5万元,1996年赤字才得以全部消化完毕。2015年预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5亿元,是1965年117万元的227倍;预计完成公共预算支出13.74亿元,是1965年126万元的1090倍。
50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0年以前,全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小企业多、骨干企业少、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财税贡献率不高、工业化水平低的发展局面。2011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开始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县工业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了总体规模不断扩张、特色产业优势逐渐突出等特点。2015年,南涧彝族自治县 “一园四区” (即县城工业区含安定片区、得胜片区、白岩河片区;以及灰河工业区、宝华工业区、公郎工业区)规划面积扩大至15.22平方千米,入驻园区企业达26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达13家。2015年预计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3.5亿元,是 1965年48万元的9062倍。
50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内外贸易迅猛发展。2015年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亿元,是1965年507万元的269倍;2013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工业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万美元大关,全年出口贸易额达35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5万美元,增幅达331.3%,为南涧历史最高值,出口产品涉及普洱茶、乌龙茶、绿茶、白芸豆、食用菌等多个品种。
建好基础设施 改变落后面貌
作为南涧彝族自治县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宾南高速公路(宾川到南涧)、南景高速公路(南涧到景东)有望建设,大理至普洱、大理至临沧的经济商贸大通道也预计“十三五”期间实现,这将进一步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完善南涧彝族自治县大交通大通道网络格局。
旧南涧没有一条公路,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对南涧投入力度的加大,以交通、水利、能源、信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彻底改变了南涧彝族自治县封闭落后的面貌。“十一五”期间,南涧彝族自治县共争取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和社会事业等项目资金13.03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8亿元。
目前,公路建设方面以县城为中心,“两进、两出、两环”为主骨架,东联普洱,西接巍山,北连弥渡、南华,南通临沧,通过实施“通达工程”、“通畅工程”、“通村油路”等建设项目,全县地州县相通、县乡村相接,农村公路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路网建设基本形成。2014年底,南涧公路通车总里程为3528.36公里,其中县道300.57公里,乡道804.09公里,通村率达100%,通畅率为93.75%;村道2185.36公里,通自然村率达98.99%。铁路方面,新开工的祥临铁路横越南涧3乡镇,山区南涧将结束无铁路的历史,同时,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十三五”建设规划的大临高速公路也将让南涧彝族自治县交通格局更加优越。可以说,到“十三五”末,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格局将形成。日渐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昔日贫穷落后的南涧彝族自治县打开了通向跨越发展的致富之门。
能源建设方面,南涧彝族自治县的能源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74年以来,国家投资,各族群众努力,先后开发新建了无量水电站、落底河水电站、神舟水电站等一批小型水电站以及农村的一些微型小水电站。1978年前,县城的照明主要靠小水电站供给。1978年11月,随着全长41千米的弥渡至南涧35千伏输变电线路竣工,用煤油、柴禾照明方式逐渐被电力能源所取代,为加快南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1999年开始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2012年,全县范围内全面消除了无电人口和实现了农村户表改造率100%的目标,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012年2月,县政府与云南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云南新云能燃气有限公司签署了《南涧县天然气综合投资项目协议书》,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两公司将在南涧分两期实施(CNG)压缩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包括输管线、天然气门站和县城区城市管网的铺设,以及城区内各小区庭院管网的建设和入户安装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全县民用、公共建筑、商业、工业和汽车用能提供清洁、安全、环保的绿色能源。
城镇建设方面,南涧彝族自治县始终坚持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15年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是1965年12万元的15000倍;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34.54%,比“十一五”末提高近8 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3平方公里,县城建设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11.62亿元,完成房地产投资18亿元。建成涧南公园、涧北公园、跳菜广场、涧河宋词长廊、后山休闲漫道、中兴路带状绿地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休闲场所。41个单位(小区)获得“云南省园林单位(小区)”称号,县城荣获“云南省园林县城”称号。建成垃圾处理场,县城供水用水普及率达100%。建成了大乌木龙、白马箐、晒肚皮、白石岩、发达地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4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6.2平方千米,城镇化率34.02%;县城规划区控制面积7.72平方千米,县城建成区面积3平方千米,建成区绿地率35.22%,绿化覆盖率39.78%。2015年2月,南涧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
着力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50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南涧山区各族群众得到真正实惠,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是梦。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要求,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中心集镇建设为重点,以中心村、示范村建设为节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综合开发、省级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亮南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硬件设施。“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141.9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20个,重点村225个,扶贫开发绩效考评奖励资金项目3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2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1个, 1374户山区农户住上了安全适用、宽敞明亮的新房,实施“户户通”6000户,整村推进太阳能热水器示范村建设1000户。水、电、路、广播电视等农村综合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现代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015年,南涧彝族自治县预计完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8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0元,是1965年39的181倍,冰箱、电视、电脑、洗衣机、摩托车、手机等消费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新中国成立前,南涧境内仅有几家私人西医门诊和中医药铺,边远山区仅有少数草药医生。50年来,南涧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点初步形成,医疗设施得到改善,队伍不断壮大,医术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全县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个,其中国家医疗卫生机构24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及县以上医院11个),村卫生室80个,企业、民营医疗机构2个,个体行医户16户。有床位609个,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2.7张。
50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教育实现了从以庙为校、以板为桌到最好的房子、最美的环境在学校的历史巨变,形成和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体系。目前,全县有中学15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74所,教学点9个;学前教育机构69所(公办41所,民办28所);乡镇成技校8所,村级成技校80所;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教育系统有在职教职工2031人。有普通高中在校生3348名,职业高中在校生557名,初中在校生9443名,小学在校生17456名,在园幼儿4617名。全县3~6周岁学前教育入园(班)率60.89%,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99.51%,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02%。13~15周岁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4.59%,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46%,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南涧正找准基点,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构建滇中经济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战略,推进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南涧建设,努力成为我省民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