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凤凰山时,等“你”在千里之外
作者:通讯编辑部 适志宏 刘银珍 发布时间:2015-10-21 11:33:01 点击率:35
深秋的南涧,天气显得格外任性。已过寒露,雨却没有要停的意思,断断续续,淅淅沥沥,连续几天降温降雨,仿佛一夜已入寒冬。正以厚棉袄大围巾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出门又见艳阳高照。然而,这样略带“极端”、常常被你嬉笑怒骂的天气却掩藏着另一番神奇的美。
糟糕的心情常常需要意外的惊喜来拯救。农历九月初二,一切如往常一样。傍晚,朋友突然来电,相约同去凤凰山观鸟。我从未去过凤凰山,对她最初的印象仅仅局限于一个神秘的传说。据《蒙化府志》载:“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有今山名曰凤凰,秋冬之际,百鸟夜朝,惟鸦雀不至,夷人燃火罗之,应宜历禁……”每年的秋冬季节,当鸟类夜间集群飞越凤凰山时,由于浓雾和风向的原因而降低飞行高度,遇到灯光或火光时鸟类会循光而至,形成了凤凰山“百鸟朝凤”的奇观。在南涧生活近五年,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却从未亲眼目睹。百闻不如一见,电话中我没有犹豫,爽快应邀。
县城出发到凤凰山一共40公里。我们沿着祥临公路行驶约20公里后,转入岔小公路进入碧溪乡,在抵达白马箐村后,左转进入拥翠线,沿路一直前行9公里便到达目的地。一路上,我最担心山上没有雾,若真是那样,那连夜前往的冲动岂不是要被这清冷的夜晚给辜负?区别与我,朋友却显得格外自信,他认为这样的天气条件起雾是必然的。我半信半疑,心里却做足了“扑个空”的准备。进入拥翠线,道路一下子变得很窄。可喜的是,转过几个大弯后,车路中间袭来一层层薄薄的雾,宛若一抹抹轻纱欢快地舔舐着我们的车身。车子行驶的速度越发慢了,而我的心跳却肆意加快,激动、欢呼、兴奋,似乎所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回自然”该有的情愫都有了。一问专心开车的朋友才得知已,我们已在凤凰山的怀抱,距离环志站也不过4公里。
来凤凰山,你得学会做个“慢性子”。凤凰山,即便在深夜,一切的风景也会格外耀眼。一路走来,心情几起几落。才下车,又被这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刺痛”,刚刚还云雾蒸腾,一眨眼却消失殆尽了,这样的天气哪来的鸟嘛?出门最怕急性子,怀着较强的目的去审视周围的一切,真的会“扑个空”。朋友却异常淡定,下车便感慨当晚夜空银河系之壮美,玩笑着说一会必定要开启“精彩夜拍星空模式”。瞬间抬头,才发现凤凰山的秋夜真的这般迷人,让人沉醉,回不过神来。
我们到达时已快9点,办公室的灯无精打采的亮着,人都去哪里了?循声而至,原来大家都在现场忙碌。在事先选好的坡地里,工作人员早已拉上由国家环志中心统一配发的环志网,并放置了两盏夜间远光灯,利用鸟类趋光的特点吸引远道而来的候鸟。2300米的高山,夜里温度很低,大家都穿着棉大衣,哆嗦着身体静静蹲守,我们也顺势围了过去。凤凰山的夜晚瞬息万变,漫天星光的夜空瞬间袭来浓雾。“你们来得太是时候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今夜一定有鸟,让我们一起慢慢等”,环志站站长兴奋地说。不到二十分钟,一只“棕腹仙鹟”飞落在网上,紧接着又分别迎来当晚最尊贵的“客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头鹦鹉、楔尾绿鸠。下半夜,迷雾笼罩,候鸟飞行高度已不过十米,我们只需用电筒射向候鸟,鸟儿们跟着光束慢慢移动,慢慢降落在草地上。
一只、两只、三只……收获越来越多,从晚上九点开始到凌晨两点,我们共迎来18类48只候鸟,并逐一进行环志。先鉴别确定是何种鸟,然后开始称重,测量体长、翅长、尾长等数据,将所有指标登记录入,根据候鸟的大小给其佩戴全国统一编号的“脚环”后放飞。通俗的说,环志就是在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在鸟的特定部位安装全世界唯一的标识标志,用于跟踪研究鸟类飞行方向及路线的一种手段,环志一只鸟相当于保护十只鸟。据站长介绍,今年环志从9月9日就已经开始,目前为止累计环志候鸟1874只,整项工作一直将持续到冬至左右。近期,凤凰山常常迎来浓雾天气,环志工作经常需要通宵达旦。
那个夜晚,第一次亲历绝美凤凰山之夜,也第一次更深入的了解到更多关于这里的故事。她被称为南涧候鸟迁徙大通,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端,总面积2500公顷。1999年原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楚国忠教授和云南大学生物系王环志紫江教授首次到凤凰山进行鸟类环志研究。自此,凤凰山鸟类环志工作正式开始,为每年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鸟类专家、鸟类爱好者提供了研究候鸟迁徙、观鸟的场所。2009年、2010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讲述》栏目三次走进无量山探秘凤凰山《飞鸟自焚之谜》、《深山角怪》。16年来,共环志放飞候鸟54385只,隶属14目,30科,239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5种;在云南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鸟类4种;云南省新记录3种;昼间很难发现稀有或罕见的1种;2001年9月13日由凤凰山环志放飞的1只红尾伯劳历时49天即2001年11月1日在印度被回收,这是大理州迄今为止唯一被回收的环志鸟,成为大理州的明星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