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引源头活水作人才文章
作者:县委组织部 张应军 发布时间:2014-10-28 16:21:45 点击率:64
南涧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创新人才工作模式,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人才服务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牵头抓总做好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之基、强县之本,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根据省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精神,积极协调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组织实施了《南涧彝族自治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内召开联席会议5场次,及时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加强和规范人才工作,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促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留用机制、人才考评激励机制。
不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整合力量,统筹推进人才工作。认真履行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责,贯彻《南涧县“彝乡人才”评选和激励暂行办法》,对9名首届“彝乡人才”进行届末履职考核。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以服务全县产业发展和注重基层一线人才为导向,经过严格规范程序,评选出行业覆盖面广、社会认可度高、实绩突出的第二届“彝乡人才”10名。认真做好清华大学到南涧挂职干部的对接服务,做好省水利设计院专家挂钩乐秋河水库及省委专家服务团挂钩畜牧、住建等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落实大理州第三届高层次人才李大兰挂钩帮扶无量山镇卫生院、碧溪乡卫生院联系点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2014年招录公务员26名(含村干部定向招录2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24名,安排到基层工作选调生1名,新选聘大学生村官12名,续聘7名。
乡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南涧县被云南省农业厅确定为2014年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县,将把农村实用人才分为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五类,按照认定标准,分类认定高、中、初三个等级,于年底全面完成4000名左右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注重增强乡土人才的带动作用,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领办专业合作社,创办农村实体经济,无量山乌骨鸡养殖、泡核桃加工销售、茶叶生产、生猪养殖、三七种植、蔬菜种植等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53个,成员总数达6355户,带动农户19518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7%,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南涧县共命名了34个“跳菜世家”、36个“民间音乐世家”,带动外出从事民族歌舞乐表演的民间艺人3000多人,这些民间艺人活跃在广州、深圳、昆明等多个城市,积极宣传南涧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丰富了打工创收途径。全县农村共有在册文艺表演队320多支,参与演出人员达到8000多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发挥人才激励导向作用。注重培养“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六大支柱产业的领头人,每年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激励。表彰奖励了左红云等10余名非公企业先进经营管理人才,表彰了六名支柱产业发展女带头人。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6人、州级3人,1名文化人才被命名大理州高层次人才。茶永英、茶凤高、字凤高3人被授予第四批“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吴从俊、茶文荣、李正林、黄菊4人获得“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称号。
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结合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做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的培养培训。举办2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和1期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累计培训470人次。邀请清华大学韩冬雪教授为全县350余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组织310人次干部参加8期清华大学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班。做好2014年干部在线学习服务管理工作,组织49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将培训范围延伸到村(居)委会。组织省州级以上各类调训(培训)95人次,其中省外调训11人次,省级调训19人次,州级调训65人次。教育、卫生等系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在线学习和信息技术考试,各乡镇、村居委会在县级部门配合下,组织开展了多项实用技术培训。
扎实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做好人才招聘、推荐工作,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服务。运用网站就业信息专栏、电子屏、服务大厅设立窗口式办公场所等途径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完善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打造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9月举办人才招聘会一场,18家企业提供岗位184个,岗位涉及管理、技术等层次,当天达成就业意向225人。先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报到登记工作。专门开辟了大中专毕业生服务窗口,在报到登记处张贴醒目标识,为毕业生提供报到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推荐、档案转接等全方位服务,确保毕业生报到畅通无阻。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严格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转递等工作,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不断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