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当亲人的大学生村官张朝荣
作者:县委组织部 张应军 发布时间:2014-01-03 14:18:51 点击率:214
2009年9月,张朝荣被招录为南涧县无量山镇可保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两年村官经历,是张朝荣引为自豪的一笔人生财富,也留下难忘的回忆。
建学校,点亮山里孩子的希望
“住在深山箐、守着穷山头、伙子打光棍、姑娘往外跑。”是村民对无量山镇可保村委会的真实描述,由于山高坡陡、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可保村是有名的特困村。担任过代课教师的村委会老书记杨开泰这样对张朝荣说:“自然条件制约着可保村的发展,但贫穷的根子是村民的文化知识少,教育跟不上,你身上的担子也一样不轻啊!”由于60%的村民是彝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低,致富意识不强、致富方法少。为此,张朝荣认为:“我的一言一行都有百姓看着,共产党员要先进,无论学习还是致富都要带头,作为党总支书记助理,一名大学生村官必须在村民中带头学习,村民才会重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张朝荣协助书记动员村社群众把最好的地用来建学校,村民想不通,张朝荣们硬是一家一户,反反复复地做思想工作,共征用土地12亩,完成了学校的“三通一平”建设。投资116万元的可保小学落成了,孩子们搬进了崭新的教室。
修富路,冲破大山的束缚
哀牢山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可保人,但重重高山却割断了村民与外界的交往,农用物资拉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刚到可保村,张朝荣就向书记提出“再难也要把路修好,不能让大山挡住我们的致富路”。村两委抓住实施“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的机遇,在险峻的山崖上新修了26.8公里的盘山公路,“z”字形公路穿云破雾,实现了村组间公路的网络化,打通了可保村的致富路。修路时因占用土地、林地,涉及农户多,没有赔偿资金,项目实施压力大。为把公路建设实施好,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给群众讲道理,一次不行来两次,白天不行晚上做,最难的一户张朝荣先后去了七次,才把思想工作做通。针对新修的公路塌方多、破沟烂箐多、水土流失严重等情况,多方争取和协调资金1.9万元,新修挡墙100多立方。路修通了,可保群众沿着这条路,外出打工,做生易赚钱,纷纷找到了新的出路。
架水管,为群众解决切身困难
2010年可保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群众人畜饮水困难,百年古井水源枯竭,有的农户需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背水。张朝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面向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和资金,一面四处寻找水源。为找到好的水源点,张朝荣一人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天黑才下山,有时回到村里已是深夜。抗旱中,可保村共架设了13.42公里的人畜饮水管道,引来了甘泉水,解决了4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困难。同时争取到680多万元的烟水项目工程,架通了10公里的主管道,修建灌溉管沟25公里,小水窖9个、灌桩400根、机耕路3公里,解决了2村组的人畜饮水困难和可保村的灌溉困难。
理思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张朝荣担任可保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后,深入村组和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为各村拟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可保村山高荒地多的实际,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让荒山披上了绿装,并推广种植早豌豆、养殖生猪和无量山乌骨鸡。为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在张朝荣的提议下村两委办起了以综合养殖场为主的村集体经济,种植土杉树2600多株、西南桦1500多株。截止2011年,全村共种植核桃7417.9亩,产值206万元,早豌豆1500亩,产值300万元;茶叶2121.4亩,产值111.6万元,畜牧业产值360万元,劳务输出147万元,全村人均经济总收入达3408元。可保村逐渐改变了落后面貌。
诚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
心中有群众、有孩子,把为群众、为孩子办好事、实事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年中,张朝荣都在为村里的发展和学校各种问题在奔忙,村干部、教师们和张朝荣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村里的困难户和学校的困难生是工作的重点,张朝荣常对身边的人说:“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张朝荣们决不能拖,也不能占,更不能贪”。困难户和困难学生的情况张朝荣熟记于心,总是最急需的时候把救灾救济物资、款项发放到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手中。张朝荣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从没把张朝荣当外人。有事来喊一嗓子,张朝荣就跑去帮忙;有解不开的难题,来找张朝荣商量;鸡毛蒜皮的纠纷,张朝荣充当和事佬;哪家杀年猪了,总来邀做客。告别了可保村,电话响起,很多时候还是可保村民们熟悉的声音。
回首两年村官心路历程,张朝荣以实实在在为可保群众做了一些事而骄傲和欣慰,而淳朴、善良、勤劳的可保群众也给初涉社会的张朝荣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