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原南涧县发改局局长胡增荣个人先进事迹
作者:县通讯编辑部 白家伟 发布时间:2015-02-15 15:54:38 点击率:828
三十年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得到了群众和组织的认可,从乡镇工作人员成长为县级机关的重要岗位负责人;三十年来,他无论是一名普通职工,还是乡镇一把手,或是审计、财政和发改等部门负责人,改变的是岗位职务和肩上更重的责任担当,不变的是他身上折射出的孜孜以求、敬业奉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任劳任怨、身先士卒、勇于开拓的工作精神,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真诚友善的优良品格,不计名利、心系发展、情结群众的宽广胸怀,平易近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的人格魅力,“蜡烛”、“钉子”、“老黄牛”、“手电筒”是他优秀精神品质的形象概括,他用一生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奉献赢得了身边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赞誉。
他就是因长期超常付出、忘我工作而英年早逝的南涧县发改局局长、优秀共产党员胡增荣。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蜡烛”
胡增荣,出生于南涧县乐秋乡麻栗村委会六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4年7月毕业于大理州财贸学校商业会计专业,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民食品站、县百货公司、县城乡企业局、县纪委、新民乡党委、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和县发改局工作。在南涧县科级干部中,他属于老资历,担任一把手的时间长达16年之久。参加工作三十年来,不论在哪一个岗位履职,工作,他从不讲条件,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怕困难;生活中,他友善待人,亲和接物,无论是在兄弟间,还是在亲友中,都赢得信赖与尊敬;在家里,因为专注于工作他“亏欠”家人无数,然而,在父亲眼中,他是一个宽厚善良的好儿子,在妻子眼中,他是一个敬业爱家的好丈夫,在儿子眼中,他是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勇于挑重担的好榜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人用来比喻辛勤的教师,用于胡增荣同样贴切。工作三十年,他时刻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雷厉风行、以身作则的办事风格,舍“小家”顾“大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节假日顾不上休息,经常带领职工加班加点熬夜工作,为南涧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就在逝世前的几个小时,尽管是周末,可他还依然像往常一样在加班加点工作,忙碌于次年的项目争取和准备汇报材料。2014年11月17日这一天,由于长期忘我工作,胡增荣因劳累过度而悄然倒下;这一天,距离他51周岁生日还有7天,离他远在驻港部队工作的儿子婚期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在他去世三天前,我还曾在电话里向他提及了一个粮食项目,南涧县可以去争取一下;第二天,项目就从县里报到了州上。这样的速度在他成为一名‘发改人’后经常可以接触到”。州发改委综合科科长袁国良在得知胡增荣不幸逝世的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
对于他的早逝,妻子、兄弟、同事、省州发改同行,无不悲痛哀伤,无不惋惜敬仰:“工作三十年,没有好好的休过一天假,没有一天清闲的日子,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虽然他说过一定找时间陪着父亲外出,领着妻儿外出旅游,可如今,却成了全家老小永远的奢望……”
“他是家中的老大,在我们兄弟俩的眼里,长兄如父,只要有他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得妥妥贴贴的;在亲戚朋友的眼里,村里村外的老老少少都会喊他一声‘老胡大哥’,因为他经常都会帮人解难题出主意,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说了,大家都信他。”
“每次外出开会或培训前,不管多晚,他都会把未处理完的文件阅办,把要开展的工作交待清楚,而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过问工作落实情况;我们曾一起开会到深夜12点多,曾修改县域经济发展和投资分析材料到凌晨1点多,曾为争取一个项目清晨7点多赶到下关, 8点准时等候在省、州部门科室里,也曾凌晨2点多亲自带头赶赴现场打火……”
“在别人看来,上省城办事,总能吃香的喝辣的,可跟胡局长上昆明,不论多晚,每次都在驻昆办留宿,吃的地方一直都只是一般的小餐馆,大铺排大场合从未出现过,6年来,他的节俭有时真让跟在他身边的人有点‘受不了’。”
“他为人真诚,对事业非常执着,哪怕只为争取一个原本不太可能的项目,在他身上总能看到百分之百的付出,不论是在州级对口部门,还是在省级发改部门,他的耐心和执着度绝对是让人记忆最深的一个。”
“他是‘发改人’的一面旗帜,在他的身上,不论是工作激情,还是抓落实的力度,都能让人真真切切地看到‘马上办’、‘就上报’的实干动作;面对激烈的项目争取征程,他那种‘拼死’也要争的心态,让省州发改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感觉到他好像不是在为县里争取,而是在为自己家争取,哪怕就50万、100万的小项目他都要‘拼’……”
踏实干事 锲而不舍的“钉子”
“以朴实赢得信赖,以诚信赢得信任”,这是胡增荣做人的准则,也是他工作上排忧解难的真谛。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怀着朴实的真情,凭着满腔的热情,踏实做事,真诚做人。
“这几年,他能成功做好一些项目,都是与他以真情和诚信赢得上级部门信赖和投资者的信任分不开的”。和他一起工作近十年的一名老同志这样评价了他的发改工作业绩。2008年,他将来自四川的一名客商接到南涧后,以朋友相待,以真情感人,以诚信服务,以真诚打动了这名客商到南涧投资办企业,也正是他以诚招商,先后有数十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南涧。他真诚做人、诚信做事,赢得了上级部门的信赖,先后为南涧争取了县城“两污”、基层卫生院建设、公共体育场、敬老院、审判法庭、档案馆等重点项目。
在发改局这个部门,岗位意味着责任,项目预示着发展。坐上发改局长这个位子,就预示着他得放弃诸多个人闲暇,成天盯着州里、省上的项目动静,时刻把项目揣在怀里、装在心里,也预示着得花大把的时间去跑项目、争项目。
2009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旱情,南涧县水利基础设施脆弱的短板暴露无遗。在痛定思痛之后,县委、政府下定决心准备打一场水利建设攻坚战,发动各方力量寻找水库建设地点,然而在南涧这样有1731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9.3%都是山区的土地上竟然找不到适合中型水库建设的地点。就在州发改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项目申报时,胡增荣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他即刻带人跑到州里,希望多留给南涧一周的时间再论证,同时他又给县里的主要领导汇报,凭着儿时的记忆和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大胆提出在乐秋河上游建设中型水库的设想。第二天一大早,便让妻子和单位人员帮着准备了馒头、卤腐和矿泉水,带着发改局、水务局的技术人员和乡镇工作人员一行二十余人沿乐秋河谷,步行十多公里进行实地踏查。
“那一天走的路应该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多的了,我们清早出发,太阳落山前徒步走完全程,路上我一直倍受胡局长的一言一行感动。不管走到哪个位置,他都会结合一些水利知识不停地向随行人员问这问那,就连一块土都不放过”。 期间,他从山坡上滑倒硌破了膝盖,在从我手中接过创可贴时他还开玩笑地说,“我小时候经常在这些山上放牛、砍柴,路不好走但熟悉,叫你带上创可贴是怕你们擦着碰着,却不想竟是我这‘老马’先用上了。”他还说,“只要今后水库能真的建起来,我们今天就不白来,我也不白流点血了”。作为办公室人员的李珍香参加了那天的实地踏勘,后来提到这事时,在发改局工作了11年的她这样感慨到,“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安静,也许是真的累了,想歇会儿了吧!”
一个如此大的项目,如果能争取到的话,那将是永泽后世的百年工程,但他心里也清楚,就他和手下一班人是不足以论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在征求县领导同意之后,执着的胡增荣多次邀请省州专家实地进行踏勘、论证,之后,乐秋河水库项目入编南涧县十二五规划,并上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项目。最终,经多方协调,乐秋河水库顺利列入西南5省骨干水源规划,水库总库容2300多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00多万立方米,总投资4.6亿元。2013年12月26日,乐秋河水库枢纽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初,乐秋河水库截流阶段工程通过省州专家组验收。正是在胡增荣等一班人的齐心努力下,终于实现了山区南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6年来,他积极谋划全县重大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完成了南涧县“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创新了项目管理机制,完善了县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和项目现场推进会制度,组建了评标专家库,建立了全县项目储备库。在他的带领下,南涧县发改队伍不断加大与省州发改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沟通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项目资金支持,先后从发改系统争取到项目217个,资金总额近1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几年保持在30%以上,居全州十二县市前列,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公而忘私 敬业奉献的“老黄牛”
“抓工作,只要认真细心干了,哪怕错也是值得的”。这是胡增荣在工作中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时常用这句话鞭策大家。在发改局局长岗位的6年时间里,只要提起南涧的经济社会发展,他都如数家珍,这源于他对南涧“家底”的深刻了解。
“胡局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一一兑现,从小湾东镇党委书记到审计局长,从财政局长再到生前的发改局长,整整16年的正科级领导,他总是不求回报,不求升官提职,在每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平时的生活中,他总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关心体贴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胡增荣的敬业,和他共事6年多的司机杨朝枝这样说。
了解胡增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实在人。他处事低调,不善张扬,在他的履历中,无论是什么岗位,他都默默无闻为老百姓办实事。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把工作当事业对待,把事业当学问研究,把学问当工具运用。担任发改局长6年中,他站在全局高度,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积极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成绩斐然;6年的发改局长岗位上,他始终把服务和促进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始终把争项目、争资金、争投资、争先创优作为首要责任来抓落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这一切荣誉,都属于“公”,于“私”,他却没有一次属于自己个人的荣誉,每一次评先评优,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从干部职工名册中隐去……
信心在,激情就在,有激情,就能逆势而上,负重前行。2008年刚担任发改局长,就遇上国家投资4万亿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他觉得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他带领职工,坚定信心,以特有韧劲和执着,开始项目攻坚战。他全年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跑州进省争项目。累了,简单休息一会儿,饿了,随便吃一顿便饭,只要为了项目,什么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信心,是克难奋进的力量源泉,是他化解难题,开拓进取的“法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那一年,他争来了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县城东片区供水工程、文启农村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
“老胡是个好同志,他在发改岗位上兢兢业业这么多年依然一如既往,值得敬佩;在我认识他的这十多年间,他多次轮换岗位,可仍然热情不减,激情不弱,不管做什么,他都尽职尽责;从家庭角度讲,生活条件无忧,可从工作角度看,奉献精神却是十足的!”说起胡增荣的务实,大理州发改委产业发展科科长吴政兴竖起了大拇指,期间,他还说起了一件至今让他佩服不已的事。有一次,省里组织全省基层发改部门负责人到北京参加学习,原本计划借机在北京四处走走的胡增荣听说省里的几个领导要回昆明,他当即便一同返回,并乘机拜访了省发改委的各个处室,从中了解到不少项目争取渠道。在得知省发改委主要领导将到大理开展项目评审和指标落实时,胡增荣连夜赶回南涧,亲自带着单位人员加班赶材料直到凌晨3点多,稍作调理后,他5点多便叫上驾驶员和项目负责人匆匆赶到下关,并赶在清晨8点不到就直接向省发改委领导作了汇报。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次,他争取到了总投资上千万的全省第一批、全州第一家劳动保障综合项目试点示范项目。
“很多时候,是他的实干感动了我,同时也是他的认真负责说服了我。不论多大的项目,只要在他的汇报中,他都了然于心,熟悉得不得了,哪怕一串小小的基础性数字,他都一一说得出,道得清;而且项目实施中,他也经常向省、州同行请教学习和认真汇报,到年终评比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老胡的法宝就是让争取到的项目成为下一批争取项目的论证,让大家看到,无论项目有多大,只要放到他手中,放到南涧,都是可靠的,都是做得最好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好多时候,他都能争取别的县份不敢想的项目”。州发改委社会事业科副调研员叶纯清为胡增荣的敬业精神感动,她说,“在他的身上,完全可以说是‘发改人’快节奏、无规律,加速度的‘5+2’、‘白+黑’工作性质的真实版。在他身上,你看不到马虎,看不到拖拉,一直以来都只能见到他亲自跑、主动要的身影,可以说,为了项目争取,他是跑省、州发改部门最多的一个,也是最熟的一个”。
2008年到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他组织和调动全局干部日攻夜战抓项目搞策划,日夜兼程跑省市,为争取更多份额,他连节假日也顾不上休息。天道酬勤,他争取中央新增项目投资也取得可喜成效,2008年6512万元,2009年10923万元。更为可喜的是,从2009年起,南涧县项目资金争取突破10000万元,2012年争取资金创历年新高达15327万元、比2007年2273万元增加了13054万元。通过国家、省、州项目资金扶持,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忽视自己 照亮别人的“手电筒”
“老胡是个工作狂,但也是个细心人,每次工作繁忙,他总不忘记给家人报个平安,给儿子捎上问候和叮嘱。”曾经和胡增荣共事多年的一位同事这样评价他。
1998年,由于有彝族聚居区工作经验,胡增荣受命第二次回到小湾东镇(原新民乡)工作,担任党委书记,时逢国家大型水电工程小湾电站建设攻坚期。每天,他都带着手下四处奔波,作协调、谋路线、找群众、作记录。每一次来回,他都是“两头黑”,好多时候都是出门干净衣,进门满身泥;那些年,对于在县人民医院担当骨干医生的妻子关其英来说,总是辛酸的回忆,“有一次,十岁的儿子实在想念他,苦苦哀求他能抽空回家一晚,可他又一次让孩子失望了。有一次,为了回家和儿子过个生日,他从早上便从乡镇出发回家,当他回到家时,儿子早已经睡着了,第二天,当儿子还没醒时,他又走了!” 后来才知道,那一天,为了完成小湾电站进厂公路的一项协调工作,他连续走访了四个村后才回家;为了让工作更好的推进,他又和村民约好次日上午商议协调事宜,所以他还没等到儿子睡醒又只好返回乡镇。
到发改局工作后,由于发改系统临时突发的工作多,加班便成了家常便饭,而工作多年的“老胡”对单位加班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需要加班,先要局长带头加,局长自己无法完成的叫副职跟着加,副职无法完成的再叫各股室长和职工加,就是这样自上而下的带头加班干工作,所以单位工作虽然苦些累些,但单位干部职工也毫无怨言,心甘情愿的去主动完成各项任务,这得益于在实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团结带领着每个干部职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次,早已年高的父亲得了急病住院,作为医生的妻子关其英看了病情后告诉胡增荣,父亲可能不行了,得赶快召集兄弟几人商量后事或是转院到州医院。电话那头,身在省城的胡增荣哭着告诉妻子,手里的工作实在放不开,有一个事关地方发展的大项目必须得去全力争取,不然今后就没机会了,说毕他让妻子全权操办父亲的救护事宜。当他回到南涧时,父亲已经转危为安,住进了隔离病房,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那一天,他一直流着泪水站在病房外看着父亲,却因内疚自责而不敢去面对父亲。事后,他愧疚地对妻子说,这一辈子我永远都感激你的付出,如果没有你,我就可能见不到爹了。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的努力下,南涧县也突破性地再将一个地方项目挤进了全省的项目规划中。
胡增荣“对家人近乎苛刻、对群众却很亲”。李今海、王国宏是南涧县碧溪乡的两个村委会负责人,也是县发改局分别挂钩过的村子,提起胡增荣,他们都感激不已。“我们村与县发改局结成挂钩帮扶对子,是我们的福气,胡局长很认真,每年都会来三四次,每次来都会帮村委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修路、架电、帮助贫困户,只要是他能帮的,他都尽力争取协调一些资金来帮助我们,我们只要去县城,都会去胡局长那儿坐坐聊聊,他为人真的很实在。”
段艳芬是碧溪乡回龙山村委会母得利村的一户贫困户,也是胡增荣在“四群”教育活动中的联系户。有一天,段艳芬给胡增荣打电话求助,两天后,胡增荣便来到村里,看到段艳芬家里一贫如洗,胡增荣为段艳芬户协调钱、物,架通了自来水,并亲自和附近村民沟通,帮助解决了段艳芬户几十年来狭窄的进家道路。之后,胡增荣又联系县职中,为段艳芬十三岁的儿子争取了困难帮扶和减免费用。
人的一生有长短,但长度并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唯一标尺,更重要的因素应取决于人生的内容与质量。一个人为社会、为他人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生命意义所在。胡增荣一生忠诚于党、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清白为官,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用自己的执着追求与实干精神拓展了生命的容量与宽度,谱写了一曲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敬业奉献人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