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以加强阵地化建设促基层党组织争先进位
作者:组织部 李东杰 发布时间:2012-03-30 10:25:34 点击率:185
争先进位
祥云县在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中,针对村级活动场所“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建好用好活动阵地,提升党员群众素质,促进基层党组织争先进位。
加大投入,建设标准化阵地。建好阵地是前提。祥云县始终坚持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基层。在全面完成9个重点村和127个普通村的活动室规范提升和党建展示工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工作经费20万元,着力建设“两校一中心”(村级党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党员活动中心),形成以县财政专项经费为主,各乡镇适当补助,各村(社区)积极自筹,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的工作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水平,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服务党员群众、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和谐提供基础保障。目前,全县第一批建立“两校一中心”的21个行政村,按照村级党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面积和党员活动中心面积分别不低于100平方米、40平方米的要求,已经确定了地点,挂上了标志牌,并统一配备了视频音响设备,开通了互联网,购买和订阅了图书资料、党报党刊,配备了健身文娱设施,为“两校一中心”开展教学、组织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明确责任,落实规范化管理。规范阵地管理是保证。祥云县各村“两校一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设置模式,建立了以乡镇党委副书记任校长,村党组织书记任常务副校长,乡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任校务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青年代表、妇女代表为校委会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抓统筹、常务副校长抓管理、校务主任抓教学的分工负责制,使“两校一中心”做到计划有人做,教育有人抓,成效有人管,经验有人总结的管理格局。同时,把“两校一中心”的工作实绩纳入县对乡镇,乡镇对村,单位对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确保任务落实。
强化培训,提升党员群众素质。组织教育培训是关键。祥云县各村“两校一中心”按照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组织培训教育活动。“村级党校”侧重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妇女骨干进行党章、党的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会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队伍。“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侧重对外出务工人员、农村专业户、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常识、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机具使用、就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懂政策、讲道德、有技术、能致富的新型农民。截至目前,全县依托“两校一中心”,共组织抗旱节水技术、耐旱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培训30余场次,培训人数3000多人次,为做好抗旱保民生、谋划大春生产、拓宽致富渠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整活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整活资源是手段。祥云县结合“四群”教育和“跨越发展先锋行动”的实施,整活城乡资源,推动党政机关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实行1个县级部门挂钩联系1个村的阵地化建设制度。每个单位明确1名主要领导,深入到挂钩联系村(社区),帮助制定培训计划,协调联系授课教师,解决培训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每个单位派出2-3名有专长的干部职工,组成全县“师资库”。各单位开展村级阵地化建设挂钩帮扶活动情况和各兼职教师的履职情况将作为单位年终考评、党员评议、干部履职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考核。目前,全县各单位分管领导都深入到挂钩村帮助开展工作,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都推荐选派了本单位具有教育培训能力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全县村级“两校一中心”师资库共汇集了来自党政、司法、农业、林业、烟草、经济、教育、商务等部门的82名专业人员,为各村(社区)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综合利用,拓展阵地功能。综合利用是目的。祥云县各村利用“两校一中心”的资源,广泛开展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党员群众会议,调解群众纠纷,展示党建和新农村建设成就,举办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议事决策中心、政策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民事调解中心,充分发挥了管理农村、教育群众、凝聚人心、发展生产的阵地作用。同时,利用“两校一中心”,全面推行村干部全程代理服务制度,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信息咨询、事务代理、求助帮困等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功能,方便了群众,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达到了“强组织、增活力、求实效、受欢迎”的目的。
(组织部 李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