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开展思想作风教育和后进村整顿活动成效明显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7 11:09:21 点击率:39
作风进一步务实,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全县围绕思想作风建设,首先将工作重心前移,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于4月初对各乡镇、村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专项调查、民主测评、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查找问题根源,提出目标要求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扎实抓好整顿落实。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共10个乡镇、136个行政村、1637名镇村领导干部参加了思想作风教育和后进村整顿活动,共排查出后进村13个,建立后进村台账13个,提出后进村整顿措施47条。其次,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力促思想作风转变。即: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进行一次民情恳谈,举行一次向杨善洲同志专题学习讨论会,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全县累计开展调查研究2337次,进行民情恳谈427次,举行向杨善洲学习讨论会411场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200次,撰写党性分析材料160篇。通过“四个一”活动的开展,全县镇村干部掌握了社情民意,找准了发展思路,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宗旨意识,提升了科学发展能力。
思路进一步清晰,增收速度不断加快。为切实做好后进村整顿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针对后进村的实际和存在问题,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如对综合素质不高、推动工作难度大的弱班子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对经济发展滞后、无集体收入的村,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找准发展路子,开辟增收渠道;对遗留问题多、群众意见大,致使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村,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抓住重点,突击解决难题,扫清工作障碍。通过整顿,整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村10个,整建矛盾问题较为突出的村3个,培养了一大批“双强”带头人,切实提高了“双带”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养殖业、种殖业,扩大劳务输出,夯实后进村农户增收基础,化解社会矛盾,使后进村得到根本性整改。
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潜力不断凸显。祥云县将开展思想作风和后进村整顿活动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整合部门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围绕“思路项目化、项目实质化、措施具体化、落实效果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县13个后进村累计整合资金3407万元,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农村通达工程、扶贫开发建设工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网改造、人畜饮水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兴村富民找到了路子,全面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为了让全县思想作风建设和后进村整顿活动不走过场,不停留在表面,县委组织部在部署工作时就制定了考核验收方案,并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平时督查和整顿结束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10个乡镇、13个后进村分别进行了考核验收,评出了一等奖6个村、二等奖7个村,筹措了1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激发了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后进村整顿的措施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发展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县委组织部 李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