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四项措施破农村基层党建难题(完整版)
作者:李世祖 发布时间:2012-02-12 23:00:29 点击率:31
祥云县四项措施破农村基层党建难题
村务管理混乱,党组织凝聚力不强,集体经济薄弱,留不住优秀人才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去年以来,祥云县采取有力措施,对症下药,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规范程序破村务管理难题。虽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运用已经两年多,但是好多村都存在不到位、不规范,甚至走样变味的问题,群众对此意见很大。针对这一情况,从去年6月份开始,祥云县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投入专项资金,抽调了一批熟悉法律法规,基层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驻村开展工作,精心打造了下庄、王家庄、棕棚3个“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示范点,录制电教片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组织1635名村组干部和50名群众代表现场观摩学习,编印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操作小册子》。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进,使全县的村级民主管理迈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融洽了干群关系,治愈了重点村、难点村多年未解的顽疾难症。
二是因村制宜破后进整顿难题。有的村级党组织软弱无力,村干部不作为或乱作为,群众经常越级上访。针对这一情况,从去年6月份开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经过近1个月的摸底排查,确定了13个典型的后进村,针对不同村情对症下药,实行差别化整顿。一是对党组织书记工作疲软,当老好人,不思进取,群众意见较大的村进行了个别谈话和组织调整,对个别乱作为、乱用权力的村干部按照相关纪律、法规采取了强制措施;二是对集体经济薄弱的后进村进行重点扶持,争取项目资金275万元,在东甸、于官、果城3个后进村新建了蔬菜、早点小集市,帮助楚场、余食朗、子乍么等6个村发展蚕桑、核桃、华山松700余亩,增强了后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三是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分一、二、三等奖,对整顿成效明显的后进村进行了表彰奖励,兑现奖金8万元。通过整顿,全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发展经济破无钱办事难题。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在全县136个村(社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这一情况,2011年以来,祥云县一是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议事决策的功能,打消群众顾虑,形成发展共识,如下庄社区(农村社区)通过村民决议,公开引进了5家企业入驻社区工业小区投资建厂,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二是分15期对全县1635名村组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每半年召开一次集体经济建设经验交流会议,提供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形成了强劲的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三是成立了10个乡镇农村会计核算中心,对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该奖励村干部的一分不少,该集体留成和群众受益的毫不含糊。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由一年前的17个上升到31个,绝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将在今年内产生效益。
四是提高待遇破人才匮乏难题。由于待遇偏低,留不住优秀人才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瓶颈。针对这一情况,祥云县一是健全完善了“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多元化村干部补贴制度,积极鼓励村“两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光明正大地增加自身收入;二是从2012年1月起全面提高村组干部基础补贴标准,实行“一肩挑”的村级正职由原来的770元增加到1300元,副职由原来的750元增加到1100元;未实行“一肩挑”的村级正职由原来的770元增加到1100元,副职由原来的750元增加到1000元,并同步提高了其他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长生活补助标准。通过鼓励发展,搞活补贴制度,有效激发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热情,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共祥云县委组织部 李世祖13988587755 20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