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严把“四关”选好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作者:杨光明 发布时间:2015-08-06 09:10:19 点击率:14
近年来,祥云县始终坚持“根植于为基层服务、着眼于解决困难问题、落脚于取得实际成效”的工作理念,不断实践探索,在优选、实干、严管、长效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好选派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任职工作,确保党员干部接受锻炼,基层群众得到实惠。
制定选派标准,严把优选关。针对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新思想新方法,机关党员干部需要转作风接地气的实际,确定选派人选,划定选派范围。按照“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重点从各级机关优秀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包括新提拔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干部中选派,特别是选派那些政治素质好、创新意识强、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重点将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往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档立卡明确的贫困乡镇、民族乡镇和贫困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晋位升级后进村等区域,并做到以上区域100%选派。2015年,通过公开报名、单位推进、择优选拔的方式,组建10支工作队,向132个村(社区)及113个村党小组选派203名第一书记、136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
明确工作要求,严把干事关。针对群众需要办实事解难事、干部需要摸民情汇民意的实际,明确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定位和要求。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发挥引导、示范和联络等作用,指导协助村级党组织开展工作,帮助村里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截止目前,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走访农户7700户,撰写民情日记1088篇,结对贫困户472户,建立民情联系卡1250份,参与抗旱137人。参加抗旱抢险救灾860人次,为驻地办实事515件,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29起,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上党课551次,参加党员群众17026人,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会议519次 ,参加群众12100人次,争取到位项目60个,争取到位的各类物资达438万元。
强化督促指导,严把纪律关。着力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上下功夫,切实加强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管理力度。要求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派出原单位工作脱钩,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必须接转到派驻村,并与乡镇党委签订安全责任书,对任期内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公开承诺,由乡镇党委及派出单位进行备案。乡镇党委分管党务工作副书记、乡镇工作队长直接负责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经常了解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生活工作情况、廉洁自律表现等。县委组织部、县委新农办、县政府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以随机调研和电话督查的方式,对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在岗情况、作用发挥情况、群众放映情况随时进行了解掌握,对存在问题的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及相关责任主体予以通报批评,被通报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加本年度评先评优。
健全工作机制,严把实效关。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构建干部驻村入户、派出单位当好后盾、党组织牵头服务的工作格局,确保驻村服务长效化、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常态化。建立业务培训制度,由县、乡镇组织开展对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任前培训;建立定期工作汇报制度,定期以书面等形式向乡镇党委、派出单位汇报驻村开展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情况;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介绍工作情况,进行经验交流,掌握工作动态;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年终进行民主测评,评议和测评结果作为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任职期满,将开展年度考核及任职期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建立支持帮扶力度,派出单位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着力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截止上半年,108个派出单位落实工作经费104.6万元,看望下派干部592次,签订108份承诺书,支持项目58个,支持资金412.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