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项服务”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祥云县 发布时间:2011-06-13 10:15:30 点击率:125
祥云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项服务”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祥云县紧紧把握“用”这个关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开展“五项服务”,远程教育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是发挥载体作用,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祥云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一生动鲜活的平台,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根据“一室多用”的原则,将党员活动室与电教室合二为一,并拓展为专题教育、学习培训、图书阅览、信息查询、交流谈心、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多功能活动室,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园、乐园。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通过收看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用技术等课件,强化了自身素质, 增强了“双带”本领,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创新农村党建新平台。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创新民主生活会形式、学习形式、讲党课形式,搭建了新的党建工作平台,改进了组织活动方式,拓展了组织活动空间,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第一时间直达农村基层,促进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
二是发挥参谋作用,为培植农村产业服务。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努力延伸远程教育触角,为培植产业服务。一是为工业企业培训提供平台。不断加强与非公企业的联系,为各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提供方便,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非公企业负责人集中观看企业管理方面的专题片,并组织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管理经验;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实用技术等培训活动,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注重产业引导。在产业培植服务过程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注重发现、培养一些有潜力的产业,并适时介入,做好宣传引导。如云南驿镇的汪情村,加工银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处于散户加工、品种单一、自产自销的状态。汪情村“两委”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上找到了手工制作、五金加工的相关课件,并多次组织加工户主集中收看学习,其中的创作技巧、营销模式让广大户主深受启发,逐步破解了发展难题。目前,全村的银器、铝制品加工品种已达100多种,加工户已由原来的十几户增加到260多户,全村仅手工加工这一项年创收就达3000多万元,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
三是发挥教员作用,为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 丰富的实用技术内容,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掌握实用技能搭建平台。一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各站点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产业需求,注重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掌握农业实用技能,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如云南驿镇的古云南养鸡协会,统一组织养殖大户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养殖技术,并到养殖基地参观,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发展。二是将通用教材与本土教材相结合。县远程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支柱产业,加大本土课件开发力度,助推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县委组织部与科协等部门依托核桃大镇米甸镇制作了《核桃栽培实用技术》电教片,并刻录成学习光盘赠送给种植大户学习,将通用教材与本土实用教材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着力解决生产难题。祥云县注重从解决生产难题上找突破口,增强远程教育的实用实效性。如刘厂镇的松梅村,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因桑树品种老化,导致效益低下,农户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村党总支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查询到了苏湖16号桑品种,经过试种成功,全村将原来的2743亩桑改良成了苏湖16号桑,解决了生产难题,全村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每年群众增收1200多万元, 蚕茧收入人均达6608元。
四是发挥平台作用,为助推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结合实际,将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作为重点,开展务工专题培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节以及各类务工人员对学习的需求,立足基层站点,依托远程教育平台,把集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 培训内容以国家农村政策、自身基本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为主,同时根据学员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县远程教育办将县内野生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的务工人员集中起来学习了《从普通农民到菌子大王》的本土电教片,让务工人员了解了全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增强了责任感和敬业意识。通过远教平台开展定点、定向培训,让外出农民工有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面,增加了就业收入。目前,全县每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60多场次近10000人,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约6000人。
五是发挥宣传作用,为构建和谐农村服务。祥云县利用远程教育“寓教于乐”这一特性,极大地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一是丰富文化生活。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学习活动,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闲聊打牌的人少了、学习知识的人多了,埋三怨四的人少了、埋头苦干的人多了,信奉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极大地丰富了党员干部的文化生活,村风民风明显好转。二是扩大受众范围。联合团委、妇联、计生等部门,在开展团员活动、妇女活动的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根据需要为团员青年、妇女群众、留守儿童提供相关知识信息,同时联合卫生等部门组织年龄偏大的党员干部收看“科普知识”、“农村卫生”等栏目,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和谐社会构建。三是弘扬先进典型。祥云县利用便捷的工作平台,突出不同时期的宣传主题,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氛围,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