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刘厂镇基层党建凸现三亮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17 15:58:11 点击率:95
刘厂镇按照“打基础、创特色、建和谐、促发展”的发展思路,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亮点求突破,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全镇基层党建亮点频现。
第一,教育整顿实现“0”后进。刘厂镇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后进村教育整顿活动成效显著。使后进村东甸村的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明显增强。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的轨道。部分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排除了不稳定隐患,调动了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发展了农村经济,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硬化村间主干道2800米,新修弹石路840米,田间生产路3400米。兴修田间渠道18000多米。投入资金3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1幢,投资65万实施自来水工程,解决1500余群众的饮水问题,村容村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转变。
第二,红色文化树立“1”示范。王家庄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云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烈士、马克思主义播火先驱王复生烈士的故乡。王德三烈士故居先后被省、州、县命名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家庄村党总支部依托红色故居,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抓党组织建设,提升执政能力;抓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红色旅游;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民生问题。使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明显改善。王家庄先后被列为“州级文明村”、“创建平安祥云示范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2011年村党总支部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总支部书记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第三,富民产业打造“2”特色。多年来,刘厂镇党委注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以“新”致富,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蚕桑产业。蚕桑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形成了青坡、松梅两个蚕桑专业村,桑园面积达1万多亩,涌现出了一批蚕桑养殖专业户,2010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松梅村依托蚕桑产业成立了祥云县联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党支部,作为松梅村党总支部第三支部。二是红梨产业。大波那社区党委红梨协会党支部成功探索出 “党支部+协会+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红梨7000多亩。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由于党支部管理科学,技术到位,协会的红梨亩产量仍达1吨左右,果农人均收入达1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