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场所阵地化 基层组织增活力
作者:组织部:李世祖 发布时间:2012-03-27 16:52:33 点击率:82
活动场所阵地化 基层组织增活力
——祥云县以活动场所阵地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为彻底改变当前村级组织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的不良状况,祥云县以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阵地化”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找到了激发基层组织活力的新途径。截止3月15日,刚刚组建的21个“两校一中心”就紧扣“四群”教育、抗旱救灾、春耕生产主题,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使全县的基层组织焕发出新的活力。
试点引路,稳步推进 村级“活动场所阵地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依托村级组织场所全面建立村级党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党员活动中心(简称“两校一中心”),通过加强党员、农民培训,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增强农村党员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为保证积极稳妥、少走弯路,2月份祥云县在136个村(社区)中先选取了21个班子强、产业优、基础好的村(社区)作为试点。“两校一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由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驻村“四群”联络员、村(社区)“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青年代表、妇女代表组成校务管理委员会,乡镇党委副书记任校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常务副校长,乡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驻村“四群”联络员任校务主任。2月10日前,全县21个重点村的“两校一中心”已全部组建完毕。
统一标准,规范场所 为规范管理,县财政安排了专项经费,县委组织部制定了“两校一中心”硬件管理标准体系,并将“村级党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党员活动中心”3块牌子分别用大理石制作后镶嵌入墙内。刚刚组建完毕的21个重点村(社区)的村级党校、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教室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各种电教设备一应俱全,均能承担50人以上的培训任务。党员活动中心面积均在40平方米以上,宽敞亮丽、干净整洁,并统一配备了视频音响设备,开通了互联网,购买和订阅了图书资料、党报党刊,配备了健身文娱设施等,完全可以满足党员、群众日常学习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健全制度,配强师资 21个重点村(社区)的“两校一中心”都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校务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员守则》、《党员活动中心日常规章制度》等,同时理顺了隶属关系,明确了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村级党校主要负责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妇女骨干及其他对象进行教育培训,重点培训对象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对外出务工人员、农村专业户、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等进行教育培训。为提高培训质量,全县组建了由82名农业、经济、教育、商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师资库,供各村(社区)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自主选择。
创新载体,灵活教学 “两校一中心”在培训与活动形式上,以满足党员、群众需要为出发点,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一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典型示范、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组织宣讲等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二是立足农村实际,重点开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机具使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并实行培训跟着季节走;三是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集中培训与现场演练相结合,依托飞龙、龙云等县域龙头企业,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养殖园区、工厂车间;四是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每年组织“两校”教师、校务委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五是党员活动中心每月组织党员开展2次党内活动,依托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团组织,每季度开展1次党群共建活动和1次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焕发了基层活力,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组织部:李世祖)